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月就像美丽的眉毛,是谁在月下吹奏起悠扬的长笛?高楼倚靠在傍晚的云彩下,初次看到大雁南飞。不要再说行人会比大雁晚回家。
想要在大梦中寻找佳期,却在梦里不知道那遥远的道路。等待那简短的书信来驱散心中的怨恨,却迟迟未到。还是在这个时候,枕头上清凉如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楼倚暮云:指倚楼观看暮云渐散的场景。
2. 关山:这里指的是横渡长江天堑的渡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新月又如眉”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夜空中新月的柔美。接下来一句“长笛谁教月下吹”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在月光下,有人吹奏着长笛。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夜晚的美景,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悠然自得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中,诗人以楼、暮云、雁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旅人思归的画面。这里的“南飞”既是指大雁的迁徙,也是暗指旅人的离愁。而“行人雁后归”则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半阙中的“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里所说的“佳期”可以理解为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而“关山路不知”则暗示了诗人无法回到家乡的无奈。
最后的“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尽管他知道书信的到来可能会缓解自己的思念之情,但等待的过程却是漫长的。而在这样的期待中,诗人只能独自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050年前后,此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学艺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晏几道作为朝廷官员,生活富足,诗词造诣极高,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
在这个阶段,晏几道经历了宦海沉浮、人生起起落落,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游甚广,他们经常以诗词为媒介,抒发各自的人生感慨。晏几道本人才华横溢,他的词作婉约柔美,被誉为“小山词”,深受当时及后世喜爱。
同时期,北宋社会逐渐出现奢侈之风,士大夫阶层普遍追求享乐,流连歌楼舞榭。这使得晏几道这类文人士大夫面临一定的道德考验。在这首《南乡子·新月又如眉》中,晏几道通过描绘新月之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