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满江红·暮雨初收

标题包含
满江红·暮雨初收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柳”。 柳永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担任过官职。他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擅长诗词创作。然...查看更多
大惄範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雨水刚刚停止,宽阔的河流宁静下来,渔船在夜色中悄然降落。靠近那些岛屿,稀疏的蓼草散发着烟雾般的光芒,风中的芦苇显得有些萧瑟。渔民们驾驶着小船飞快的划过水面,船上闪烁的灯光照亮了归途。这情景让人想念回家的旅程,感叹飘泊的无奈。 桐江的夜晚真美,烟气弥漫,波光粼粼,山峰峻峭。围绕着那严陵滩,白鹭飞舞,鱼儿跳跃。这华丽的景色却难掩人生的疲惫,长期奔波劳碌,只为了实现梦想。不如回到故乡,倾听那首《登楼赋》,重拾平静生活的快乐。
大惄範
去完善
释义
1. 暮雨初收:指傍晚时分,雨水渐渐停止。 2. 长川静:长长的河流宁静平静。 3. 征帆:远行的船只。 4. 蓼烟:蓼是一种草本植物,此处形容烟雾弥漫的景色。 5. 疏淡:稀疏而清淡。 6. 苇风:风声中的芦苇。 7. 萧索:萧条冷落。 8. 渔人:打鱼的人。 9. 飞短艇:行驶在湖面上的小船。 10. 灯火:灯光。 11. 回程:返程。 12. 漂泊:在外流浪。 13. 桐江:钱塘江上游一段水域,因两岸多桐树而得名。 14. 烟漠漠:烟雾迷茫的样子。 15. 波似染:形容水面如同被染色一般鲜艳。 16. 山如削:形容山峰陡峭。 17. 严陵:严陵滩,在浙江桐庐县。 18. 游宦区区:指四处奔走谋求官职。 19. 底事:为何,什么事。 20. 云泉约:与山水为伴的约定。 21. 归去来:表示回去吧。 22. 仲宣吟:古代文人骚客常借诗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仲宣是东汉诗人王粲的字,他的诗歌以怀乡为主题。 23. 从军乐:关于从军的歌曲。
大惄範
去完善
赏析
《满江红·暮雨初收》这首词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江景和渔村风光,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柳永巧妙地将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思绪融合在一起,表达了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上片通过“暮雨初收”的江景展开描述,包括“长川静”、“征帆夜落”等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空旷的感觉。接着用“蓼烟疏淡”、“苇风萧索”进一步渲染出初秋的氛围。接下来,作者通过对“渔人飞短艇”和“灯火归村落”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渔村夜景图。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抒发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下片以“桐江好”开篇,继续描绘美丽的江景,如“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等。在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后,作者提到了严陵滩畔的“鹭飞鱼跃”,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却感叹自己的游宦生涯毫无意义,心生归隐之意。最后,他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收尾,表达了渴望回归故里的心情。
大惄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江红·暮雨初收》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词作。据记载,此词作于公元1008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中期,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而柳永的人生际遇也颇为波折,他虽才华横溢,却屡次科举不第,一生未能进入仕途。这也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大惄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