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
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
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山中下着大雪,懒洋洋地不想去开门,但门的四周已布满新的脚印。虽然没有酒来取暖,这并不算是美好的景象,但有书可供阅读也能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要把这份情谊与兄弟分享,不要让它变得生疏,如同对待陌生人一般。白天短夜晚长的日子需要更加努力学习,即使贫困潦倒,我们也应该奋发向前,努力去改变现状。

去完善
释义
1. 深山:指诗人隐居的山中。
2. 大雪:指严寒的雪季。
3. 懒开门:指由于大雪封山,出入不便,所以懒得出门。
4. 门径:家门附近的小路。
5. 行踪:行人的踪迹。
6. 自尔新:自然显得更新鲜。
7. 无酒御寒:没有酒来抵御寒冷。
8. 寡况:孤独寂寞。
9. 有书供读:有书可以阅读。
10. 资身:供养自身。
11. 便均情爱:使兄弟间的情谊更加融洽。
12. 莫更生疏:不要让兄弟间的感情变得生疏。
13. 外人:与自家人相对而言的外姓人。
14. 昼短夜长:形容冬日昼短夜长的现象。
15. 强学:努力学习。
16. 学成贫亦胜他贫:学有所成后,即使贫穷也胜过别人的贫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远方来客的欣喜和关爱。诗人以山中大雪、懒开门的情景开篇,暗示了此际环境之艰苦,但依然挡不住朋友的到访。随后通过无酒防寒和有书可供阅读的细节描绘出诗人对生活的坚韧和热爱。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兄弟般的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并鼓励大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即使在贫困中也能胜过那些没有知识的人。全诗韵律悠扬,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的中国唐朝晚期。此时正是唐朝国势逐渐衰微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在这个时期,科举考试成为了士人进入官场的唯一途径,但是竞争异常激烈,许多文人志士都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杜荀鹤出身寒微,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种经历使得他对世事沧桑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他的堂弟从远方赶来与他相聚,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喜悦。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诗篇,表达对兄弟亲情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