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叔雅从军
中条山下分携处,跃马南行道路长。插月雕弓秋有力,倚风宝剑夜生光。龙韬策略前贤敌,麟阁功名后代扬。奏凯归来当赐节,忠肝义胆永难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中条山下的分别地点,我们匆匆道别然后各自奔向遥远的南方。在秋日里射出的箭矢犹如满月般优美,夜色中利剑的光芒闪耀着生命的活力。这些英勇的行为正如古代贤者所说,他们的功勋将被后世传颂。当他们获得胜利并回归时,将会被赐予荣誉与地位。他们的忠诚和勇敢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去完善
释义
1.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2. 分携:分别的意思。
3. 插月雕弓:比喻弓箭的精美。
4. 倚风宝剑:形容宝剑在风中显得光芒闪耀。
5. 龙韬策略:指兵书秘籍里的策略。
6. 麟阁:汉代有麒麟阁,用来挂功臣画像的地方。
7. 奏凯归来:指的是战胜敌人后回来。
8. 赐节:古代授予将领权力的一种标志。
9. 忠肝义胆:形容忠诚正义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胡叔雅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英勇形象的赞美。首联描绘了中条山下离别的场景,表现了友人的豪情壮志;颔联用“插月雕弓”和“倚风宝剑”来形容友人的英勇形象;颈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为后代树立榜样;尾联则预言友人在战争结束后将获得荣誉和奖励,而他的忠诚和勇敢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整首诗语言豪迈,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战争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胡叔雅从军》是唐朝诗人王翰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公元748年,正值盛唐时期。此时,唐朝国力强盛,对外用兵较多,因此士兵常常被征召从军,戍守边疆。
王翰在年轻时曾受到过唐玄宗的器重,但因性格豪放不羁而遭到排挤,后来郁郁不得志。在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远离朝廷,来到了西北边陲。
在这首《送胡叔雅从军》中,王翰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友人被征召从军的情景,既表现了友人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又流露出对友人即将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唐朝边关战事频繁、士兵英勇奋战的历史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