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山歌
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叹息,
帖藓粘苔作山色。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欹眠观四如。
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
四如懒龙遭霹雳。嶮峭嵌空潭洞寒,小儿两手扶栏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野之人夜晚梦见江南的山峦,江南的山深远且松树与桂花闲暇生长。醒来后感到深深的叹息。
贴满青苔作为山水景色。闭门无琐事,任其自然变化,整日依靠着观察这四种景象度过:一是像白云飘出墙壁,二是像细雨洒在岩石上,三是像猛虎即将咆哮,四是像懒龙遭遇雷击。
陡峭幽深的潭水透出寒意,小孩子双手抓着栏杆。

去完善
释义
1. 野人:诗人自称,表达与尘世保持距离的隐逸心态。
2. 江南山: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山川风光。
3. 帖藓粘苔:将苔藓粘贴在纸上或壁上。
4. 盈虚:古代哲学观念,代表宇宙间事物的消长规律。
5. 四如:四种事物或景象,此处表示不同的山水形象。
6. 崄峭嵌空:形容山的险峻奇特。
7. 小儿:年幼的孩子,这里可理解为诗人的自喻。

去完善
赏析
《苔藓山歌》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顾况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梦境中的山水景象与现实世界相融合,以贴藓、粘苔的方式勾勒出一幅生动且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诗人首先用“野人夜梦江南山”一句引导读者进入如梦似幻的意境之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峦叠嶂的江南水乡,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宁静。接下来,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松桂的悠闲景象,让人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世界中。
在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之后,他发出了长长的叹息,感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与遗憾。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诗人通过在纸上贴上苔藓,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自然之美融入画作之中,从而使人们能够领略到别样的江南风光。
接下来的诗句中,顾况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大自然的美景比作四种不同的形象:白云、飞雨、腾虎和懒龙。这些形象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还为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最后,诗人以险峭的山峰、幽深的潭洞和扶栏观望的小儿为结尾,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这样的结尾既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与神秘,又能让人们反思人生的无常和宇宙的奥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苔藓山歌》顾况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时期,具体年份已无法考证。此时诗人顾况正在经历人生的起伏波折。他在京城长安时曾一度担任朝廷官员,但因为性格直率、不善圆滑,逐渐被排挤失宠。然而,正是这段失意的岁月,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为他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在这个时代,唐朝正处于盛世末期,皇朝内部的争斗和动荡使许多文人墨客感叹世事无常,也激发了他们对山川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这种背景下,顾况通过描绘山间的苔藓景象,表达了自身在宦途失意的困境中对平静生活、隐居山林的渴望。同时也寓含了身处逆境之中依然保持坚韧、顽强生命力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