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莫怪鸳鸯绣带长。
腰轻不胜舞衣裳。
薄幸只贪游冶去。
何处。
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
堪恨。
断弦尘管伴啼妆。
不信归来但自看。
怕见。
为郎憔悴却羞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然而,最害怕的还是相见时,为了他早已憔悴不堪,却又羞于面对他的目光。

去完善
释义
断弦:琴弦断裂,比喻情感破裂;尘管:落满灰尘的笛子,暗示无人再吹奏;啼妆:以泪洗面的妆容。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一位幽居女子的视角展开叙述,细腻描绘了她对薄情郎君的埋怨与思念。上片通过“鸳鸯绣带”“舞衣裳”等意象,刻画出女子柔美的形象,同时用“薄幸”二字直截了当地点明了郎君的无情。接着,“垂杨系马”一句生动展现了对方在外纵情享乐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下片转入哀伤的情绪,“花谢絮飞”寓意美好时光的消逝,而“断弦尘管”则进一步强化了孤寂冷清的氛围。最后两句尤为动人,女子既渴望郎君归来,又担心自己的憔悴模样令其失望,矛盾心理跃然纸上。
整首词语言婉约,情感真挚,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愁绪,也折射出作者身处逆境中的复杂心境,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风波》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82年创作的一首词。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黄州期间,苏轼开始反思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逐渐认识到内心的平和宁静比外部的功名利禄更为重要。于是,他转向道家思想,努力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脱。
在当时,北宋正处于新旧党争的激烈时期,苏轼因持不同政见而屡遭贬谪。然而,正是这种逆境使得他更加坚定地追求人生的真理和价值,并创作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文学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