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
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
渚宫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元无山。
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
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石湖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数千座山峰与峡谷之间,我难以相信这人间还存在平地。
回首望向那个水中陆地相连的世界,却又怀疑那所谓的平地原是没有山脉的地方。
是山与水相互迎接、又相互告别的场景,那些改变的景色都像梦一样消逝了。
回去的路程虽然还剩下三千里,但我感觉就像已经走到了石湖边一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荆渚:即楚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北荆州一带。
2. 中流:指船只行驶到江河中央的位置。
3. 巫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位于长江三峡地区。
4. 千峰万峰:形容山峰众多。
5. 巴峡:长江上游著名的险滩之一,位于重庆奉节县。
6. 渚宫:古代楚国国都郢都的别称,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
7. 元:同“原”,表示本来、原来。
8. 山川相迎复相送:形容地势起伏变化。
9. 转头变灭:形容时间流逝,事物变化无常。
10. 归程万里今三千:意指回程路途遥远,但时间却仿佛过得很快。
11. 石湖边:泛指美好的隐居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赏析: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范成大在巴峡地区旅行时,被沿途壮丽的山水景色所震撼的心情。前两句描述了巴峡地区的千峰万峰,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而后两句则通过对水连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平地山水的怀疑。接下来的诗句则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山川变化与梦境般的体验。最后两句以归程漫长和石湖边的美景收尾,既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展现出旅途中的美好回忆。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50年至1163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范成大先后担任过多个地方的官员,如四川制置使、江南西路安抚使等,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的努力下,成功挡住了金兵南下的攻势。然而,由于宋高宗和秦桧的投降政策,南宋朝廷逐渐妥协,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这使得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弱,百姓生活困苦。
范成大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对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深感痛心。他在任地方官员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减轻民众负担,提高地方军事防御能力。在这首《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中,范成大通过描绘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