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远

标题包含
赠远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况(727年-815年),字逋翁,苏州人。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诗赋、散文和评论著称。 顾况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广交朋友,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他曾在长安任职,但因性格直率、不拘小节而遭...查看更多
顾若冉
去完善

译文
短暂离开河边思念远方的道路,又来到窗前聆听新莺的歌唱。与老朋友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春天里的草木仍然从原来的地方生长出来。
顾若冉
去完善
释义
1. 暂出河边:指暂时离开家前往河边。 2. 远道:远离故乡的路途。 3. 却来:又来到。 4. 新莺:新生的小黄莺,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5.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作者想要送别的人。 6. 一别:指分别一次。 7. 几时见:什么时候能再次相见。 8. 春草:春天的草,象征生机与活力。 9. 还从旧处生:依旧在原处生长。
顾若冉
去完善
赏析
《赠远》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思的诗,诗人顾况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春草在诗中充当了一个角色。首句"暂出河边思远道",以河边的短暂离去象征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道路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却来窗下听新莺”,则通过窗下聆听新莺的叫声,展示了诗人与春天的亲近感,并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情感。 诗中的第三句"故人一别几时见",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人的深深思念。最后一句"春草还从旧处生",则是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春草的生长暗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重逢的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堪称顾况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顾若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远》是唐代著名文人顾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55年至760年之间,此时正值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顾况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时事的关注和自身的境遇使他产生了深沉的忧虑。 在那时,顾况正历经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后又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时局的动荡又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突出,加上战乱的冲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顾况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通过这首《赠远》,他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的时光,关注国家的安危,共同为实现社会和谐而努力。
顾若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