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淮河四绝句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船离开洪泽岸边,到了淮河就感到心情不佳。为什么一定要到桑乾才算是远方呢?其实中流的北面就已经是天之涯、海之角了。当年刘岳、张韩宣扬国威,赵张两位丞相奠定皇家的基业。可是,如今的淮河竟然近在咫尺却分隔了南北,秋风吹来,让人不禁泪水满襟。
淮河的两岸船只各自背离,波纹交接也无法改变现状。只有那些鸥鹭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地在北方和南方飞翔。中原的父老乡亲们不要只是空谈,如果遇到有身份的人应该告诉他们实情。可惜我们的归鸿无法说话,只能每年一次来到江南。

去完善
释义
1. 洪泽:今江苏泗洪县东南的洪泽湖。
2. 桑乾:桑干河,位于今山西省北部。
3. 刘岳张韩:刘光世、岳飞、张浚、韩侂胄,四位南宋将领,此处以他们代表北伐抗金的大将。
4. 赵张二相:赵鼎、张浚,两位当时的宰相,共同辅佐宋高宗治理国家。
5. 长淮:指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等地入洪泽湖。
6. 中原父老:此处指被金国侵占的中原地区的百姓。
7. 王人:指宋朝使者。

去完善
赏析
首绝起笔明快,紧扣“意不佳”三字,以船离洪泽、人在淮河之境渲染气氛。进而写不必到桑乾河(位于河北)才是天涯,因为到了淮河的中游就已经感觉到了天涯的辽远和悲哀。次绝借刘、岳、张、韩等古之名将以及赵张二相辅佐皇室之事,意味着希望朝廷能增强国威,巩固政权,实现国家统一。第三首描绘了淮河中船只相互背离的情景,就像波澜交流一样难以克服,只有那些无拘无束的鸥鹭可以自由飞翔。末绝写道,如果中原的百姓们不想让这些痛苦的事情再次上演,那么他们就不要仅仅停留在谈论上,应当积极地向官方诉说自己的疾苦。可是,连那能够传信的鸿雁也无法说出百姓的困苦,只能每年一次地回到江南。全诗情景交融,慷慨激昂,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现状的忧虑和对民众痛苦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于公元1190年所创作的一组诗。这个时期,正值金国侵略南宋的特殊时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在此背景下,杨万里以一个爱国志士的身份积极参与朝政,并尽己所能关注民生疾苦。《初入淮河四绝句》中的诗句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希望恢复河山的决心。他借助于描绘淮河水系的美景,传达出愿为祖国献身的壮志。同时,这组诗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未能亲自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遗憾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