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横碧轩继赵昌甫作
步陟高高寺,徐行不用扶。
青天晴又雨,山色有还无。
句向闲中觅,茶因醉后呼。
所怀论未足,何乃又征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信步登上高高的寺庙,漫步时并不需要人搀扶。
天空时晴时雨,山色亦虚亦实。
从闲暇时光里找寻诗句,喝茶的时候醉意朦胧地呼喊。
心中所想还未充分表达,为什么又要踏上征途?
去完善
释义
"步陟高高寺,徐行不用扶": 步陟,徒步登上高处;高高寺,指高耸的寺庙;徐行,慢慢地走;不用扶,不需要人搀扶。
"青天晴又雨,山色有还无": 青天,明亮的天空;晴又雨,晴天突然转雨;山色,山的景色;有还无,时有时无,变幻莫测。
"句向闲中觅,茶因醉后呼": 句,诗句;闲中觅,在闲暇之时寻找灵感;茶因醉后呼,醉酒之后呼唤喝茶解醉。
"所怀论未足,何乃又征途": 所怀,心中所感;论未足,谈不完;何乃,为什么;又征途,又要踏上征程。
去完善
赏析
《登横碧轩继赵昌甫作》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观景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步陟高高寺,徐行不用扶”,描述了诗人登山的过程,步履稳健,不需要别人的扶持。这表明诗人有着坚定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颔联“青天晴又雨,山色有还无”,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以及山中景色的变化。晴天时,天空蔚蓝;雨天时,山间云雾缭绕。这种变化无常的自然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颈联“句向闲中觅,茶因醉后呼”,表现了诗人创作诗词时的状态。在闲暇之时寻找灵感,陶醉于茶香之中。这表明诗人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心去感受生活。
尾联“所怀论未足,何乃又征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尽管心中有许多感慨,但诗人依然坚定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横碧轩继赵昌甫作》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96年。此时正值金国入侵南宋时期,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
徐玑的一生经历了从读书、科考到为官的历程,他曾在战乱中求学,也曾游历名山大川,见惯了战乱中民生疾苦。这一经历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现实和民众的需求,也使他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这种背景下,徐玑以诗为武器,用文字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金国入侵南宋的时期,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一方面,统治者昏庸无能,宦官当道;另一方面,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壮大,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这使得徐玑深感忧虑,他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以此唤起民众的觉醒和社会的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