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琅琊溪

标题包含
琅琊溪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曾任绵州推官。欧阳修四岁时丧...查看更多
嘟嘟妈妈S
去完善

译文
深山里的雪渐渐消融,小溪的水位逐渐上涨,游客们纷纷渡过溪水,踩着古老的木筏。我们无从得知这溪水的源头距离有多远,只能看到它从山里流淌出来,还带着山间的花朵。
嘟嘟妈妈S
去完善
释义
琅琊:山东临沂的古称,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长三角、环渤海和淮海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东临黄海,南与江苏省接壤,西与枣庄、济宁两市为邻,北与淄博、潍坊两市相接。 山:山脉的简称。 雪消:指雪融化。 溪:河流的小支流。 涨:水上涨。 游客:旅游的人。 渡:经过水面到达彼岸。 溪横古槎:指的是溪流上的古代木桥或木头简易桥。 槎:树木砍去枝叶后的部分。 不知:不知道。 溪源:河流的发源地。 来:从远方来到。 远近:距离的远近。 但见:只看到。 山中花:生长在山中的花朵。
嘟嘟妈妈S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琅琊溪》描绘了春天雪消融后的溪水景致。首句“空山雪消溪水涨”描述了冬去春来,山间的冰雪逐渐消融,汇聚成溪流,水流逐渐上涨的景象。次句“游客渡溪横古槎”展示了游人纷纷来到此地的景象,他们横着古老的木桥渡过溪水,融入自然之中。后两句“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则表达了一种神秘的美感,诗人虽无法得知溪水的源头有多远,但他却能清晰地看到从山中流淌出的清澈流水以及水中漂浮的山间花朵。这种未知的远方和近在眼前的美景的结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整首诗将溪流的宽阔、游人的热闹以及大自然的壮丽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宁静致远的心灵享受。
嘟嘟妈妈S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琅琊溪》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当时欧阳修年仅25岁。在这之前,欧阳修已经因为文采出众而受到朝野的关注,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触怒了当时的权臣吕夷简,被贬为夷陵县令。虽然身处困境,但欧阳修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琅琊溪》。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喜欢通过游览山水、欣赏自然之美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也能在游历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了解民生疾苦。欧阳修作为一代文豪,也不例外。在任职夷陵县令期间,他曾多次游览琅琊山,感受到了山水的壮丽与灵动,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嘟嘟妈妈S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