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潼关驿亭

标题包含
潼关驿亭
河上关门日日开,古今名利旋堪哀。终军壮节埋黄土, 杨震丰碑翳绿苔。寸禄应知沾有分,一官常惧处非才。 犹惊往岁同袍者,尚逐江东计吏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逢,字琼,唐朝著名文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806-859年)。 薛逢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就因文采出众而受到世人的赞誉,被誉为“才子”。然而,...查看更多
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
去完善

译文
河边的大门每天都敞开,古今名利的沉浮实在让人感叹。年轻有为的终军英年早逝长埋黄土,壮志难酬;杨震的丰碑也已被青苔覆盖。我们微薄的薪水理应知晓自己的本分,为官一方常常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仍然对那些来自过去的同伴感到惊讶,他们还在追寻那些能让他们展现才华的机会。
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潼关驿亭:古代驿站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 2. 河上关门:指潼关城门。 3. 终军:西汉著名文人,因劝谏汉武帝勿使匈奴和亲而遭到武帝反感,最后被杀,壮节埋黄土表示他的英勇事迹被埋没。 4. 杨震:东汉名臣,因清廉刚直受人敬仰,死后立有丰碑纪念。 5. 绿苔:长在碑石上的青苔,代表时间流逝。 6. 寸禄:微薄的俸禄。 7. 一官: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官员身份。 8. 往岁同袍者:以前一起在官场共事的人。 9.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区,这里代指全国各地。 10. 计吏:负责统计赋税的官员。
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
去完善
赏析
《潼关驿亭》:以古喻今,品味名利的悲哀与执着 薛逢的这首《潼关驿亭》以一种深沉的历史视角描绘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名利的渴求和追逐,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无奈和挣扎。 首联“河上关门日日开,古今名利旋堪哀”,诗人以潼关驿亭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于名利世界的深刻洞察。河上的关门虽然每日开放,但古往今来的名利却总在不断的更替,让人们为之哀伤。这一句以静写动,寓意深远。 颔联“终军壮节埋黄土,杨震丰碑翳绿苔”,诗人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悲剧性命运,进一步揭示了名利的虚幻和短暂。终军的壮烈事迹被埋藏在黄土之下,杨震的丰碑也被青苔覆盖,这都是历史的无情见证。 颈联“寸禄应知沾有分,一官常惧处非才”,诗人从自身出发,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他知道自己的微薄俸禄是应该得到的,但同时也担心自己在官场上才能不足,无法胜任。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也是人们对名利世界的普遍担忧。 尾联“犹惊往岁同袍者,尚逐江东计吏来”,诗人以自身的经历,揭示了人们在名利场中的无奈与挣扎。他仍记得往年那些为了名利而努力的同僚们,他们如今依然追逐着江东的政绩,为了求得一个更高的地位。这是一种深深的感慨,也是对名利世界的辛辣讽刺。 总之,《潼关驿亭》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历史观和敏锐的现实观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诗人通过对古代人物命运的描绘,揭示了名利的虚幻和短暂,以及对人们在名利世界中挣扎的同情和无奈。
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潼关驿亭》是晚唐著名诗人薛逢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当时,薛逢任御史,因直言敢谏被贬为巴州刺史。在前往巴州的途中,他路过潼关驿亭,感叹国家衰颓、仕途多舛,遂写下了这首抒发感慨的诗篇。 此时的大中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宦官当权,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薛逢亲眼目睹了这些乱象,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身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化为这首诗中的深沉情感。而诗人本人虽胸怀大志,却因正直敢言而屡遭排斥,这种人生际遇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凉之情。 从时代背景来看,晚唐已是唐朝的末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墨客们纷纷发出了无奈和哀痛的叹息,薛逢的《潼关驿亭》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