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风光美好,这些美丽的景色我都非常熟悉。太阳初升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焰还红艳;春天来临时,江水如同染上了蓝色颜料一样碧绿。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的美景呢?

去完善
释义
"忆江南":这是词牌名,表示这是一首《忆江南》词。
"江南好":江南是一个地理区域,这里指长江下游一带,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等地。"好"就是好的意思,"江南好"即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
"风景旧曾谙":"旧"是以前的意思,"曾"是曾经的意思,"谙"是熟悉的意思。整句话是说,对江南的风景我过去就非常熟悉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日"指的是太阳,"江花"是指江边的花,"红胜火"就是说江花的颜色比火还要鲜艳。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是指春天,"江水"就是指江河的水,"绿如蓝"是形容江水如同蓝色的颜料一样碧绿。
"能不忆江南":最后的这句是问句,意思是能不让人怀念江南的美好景色吗?这里的"忆"是回忆、怀念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忆江南》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和作者对江南的深切怀念。开篇便以“江南好”为主题,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江南的美景。紧接着的“风景旧曾谙”暗示了诗人对江南的熟悉与亲切,为后面的描绘作了铺垫。
下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江南美丽景色的具体描述。日出时的江花如同熊熊烈火般鲜艳,春来的江水宛如碧蓝宝石般澄澈。这样的景象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江南的旖旎风光,更传达出诗人对它的热爱与赞美。
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则道出了诗人对江南难以忘怀的思念之情。一个反问句的形式使得情感更加浓烈,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词借助于江南美丽的景色和诗人深深的思念,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江南》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46年前后,即唐宣宗时期。此时,白居易已经辞官回乡,居住在洛阳,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诗风更加沉郁顿挫,关注民间疾苦,但又不乏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公元846年左右的中国社会,安史之乱后,虽然国家表面上恢复了稳定,但实际上已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宦官权力膨胀,政治腐败,官僚阶层争权夺利,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深感忧虑,他试图通过诗歌来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呼吁统治者关心民生,实行仁政。
因此,《忆江南》这首词不仅反映了白居易在晚年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深担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