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小渡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水流动时桥梁已不再复现,只有小船依然依靠短竹篙前行。我们之间的交情就如同这山溪渡口,无论风雨如何变化,都保持不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江:指的是江苏的松江、浙江的萧山和安徽的芜湖,在宋朝是交通繁忙的地方。
2. 将:带着。
3. 复:再。
4. 倚:靠着。
5. 短篙:竹竿一类的东西,用于撑船。
6. 交情: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友谊。
7. 山溪渡:山间的溪流渡口,比喻一种安稳宁静的环境。
8. 风波:指人生中的起伏波折。

去完善
赏析
《三江小渡》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气的画面。首先,溪水将桥不复回,意味着溪水已经淹没了小桥,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而小舟犹倚短篙开则描绘了在平静的湖面上,一艘小船依靠着短篙缓缓前行的场景。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同时也透露出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希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如同山溪渡一般,无论外界的风波如何变化,都能保持真挚的情感。这是一种对美好友谊的渴望,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无论是溪水将桥不复回的形象,还是交情得似山溪渡的愿望,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江小渡》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74年。当时,正值南宋初期,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严重,而杨万里又因遭权臣排挤,不受重用,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沉郁的情感和深深的忧虑。
然而,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杨万里却能以坚韧的意志,直面现实,创作出大量充满哲理与想象力的诗篇,既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反映,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开阔,给人以深沉而又旷达的美感享受。这首诗即是他这一时期内心的写照,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