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
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艳静如同笼罩在月光中的花朵,香气寒冷却不随风散失。桃花仅在地面上映照出美丽,终究被人嘲笑它的妖娆。

去完善
释义
《梨花》:这是一首描绘梨花的诗,作者是唐朝诗人钱起。
1. 艳静如笼月:这句形容梨花的美丽宁静,就像月光笼罩在花朵上。这里的“笼”表示包围,“如笼月”即像被月光包围一样。
2. 香寒未逐风:这句描述梨花的香气清淡,不随风飘散。这里的“香寒”表示香气的清淡,“逐风”即随风飘散。
3. 桃花徒照地:这句是说桃花虽然能映照出地上的景象,但它终究还是被嘲笑为过于妖娆。这里的“徒”指白白地,“照地”意为映照出地面上的景象,“妖红”形容桃花的颜色过于艳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梨花为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对比,赞美了梨花的美丽和高雅。首句“艳静如笼月”以月亮作比,形象地描绘出梨花的皎洁与淡雅。次句“香寒未逐风”则写出了梨花的香气虽不浓郁,但却持久不散。第三句“桃花徒照地”中,诗人将梨花与桃花进行比较,指出桃花虽然鲜艳夺目,但终究因过于妖娆而被世人讥笑。末句“终被笑妖红”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表明真正的美应是自然、淡雅和持久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梨花》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梨花盛开的美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具体时间未详。在钱起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繁荣时期,文化和艺术的创作都达到了高峰。
钱起作为唐朝的著名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诗作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在这个时期,文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艺术的真谛,这使得钱起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这个时期的诗人们还善于借物抒怀,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梨花》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一特点。钱起通过对梨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总的来说,《梨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建立在唐代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的基础上的,它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感悟的抒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