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饿了就吃饭,困了便睡觉,这就是最玄妙的修行方式。告诉世人,他们却不相信,反而去身外寻找神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王守仁: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阳明先生”。
2. 玄: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指深奥微妙的事物或道理。
3. 说与世人浑不信:告诉世人这个道理,但他们却不相信。
4. 却从身外觅神仙:世人还在身体之外寻找神仙的帮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答人问道》是明朝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王阳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独特理解,即“饥来吃饭倦来眠”,这是最为朴素和直接的修行方法,却也蕴含了最深的哲理。然而世人往往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更愿意在身外寻求神仙之道。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洞见,以及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人问道》是明代思想家、军事家王守仁在公元1508年至1512年间的某次山阴之行时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王守仁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因直言犯谏而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之后逐渐参透“知行合一”的道理,领悟到王阳明心学之精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命运。
与此同时,16世纪初期的大明王朝正处于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国家政权相对稳固,但社会矛盾激化,朝政腐败严重,党争不断。在社会层面上,农民起义、倭寇盗贼等外部威胁使得国运岌岌可危。王守仁作为一个有志于国家治理的文人,在对时代深沉反思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首诗。
《答人问道》体现了王守仁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生活观和人生观。通过借道阐理,诗人将人生哲理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既强调人性本善,又揭示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具有深刻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