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克里玛 伊凡・克里玛,捷克著名作家。1931年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人家庭,10岁时随父母关进纳粹集中营,在那里度过了暗无天日的3年,直到二战结束。童年的悲惨经历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伤痕,日后更是渗透到了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1956年克里玛从著名的布拉格查里大学文学语言系毕业,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业余创作小说和剧本,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他当上了当时一家最负盛名的知识分子周刊的文学主编。
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使他的作品得以重见天日。他当上了国际笔会中心捷克分会主席,后改任副主席至今。随着禁令的解除,他的文学声誉日隆,在捷克读者群中甚至超过了昆德拉,成为20世纪90年代捷克的文学代表,一部作品的销量在其国内就达十余万册。其中的原因,除了其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外,大概也是因为他不像昆德拉那样最终移居国外,而是一直坚持留在国内写作,所以更能与当代捷克人的心绪相通。用克里玛自己的话说,他的作品试图表现的是一种“布拉格精神”。正是在这个意愿的驱使下,他写出了《我快乐的早晨》、《我的初恋》、《爱情与垃圾》、《被审判的法官》、《我的前途光明的职业》、《等待黑暗,等待光明》以及论文集《布拉格精神》等。这些作品都已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并受到世界文坛愈来愈多的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