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尼・谢尔顿 西德尼・谢尔顿(1917~2007),生于美国芝加哥平民家庭,他曾去纽约写过歌词,又去好莱坞撰写电影剧本。二战后参加空军,数月后因健康问题退伍,去纽约创作音乐剧。1969年,50多岁的谢尔顿开始尝试小说创作,“探索人类情感和行为动机”。1970年,他的长篇处女作《裸脸》问世,次年获得“爱伦・坡”奖提名和《纽约时报》最佳小说奖。
几乎每隔几年都要发表一部长篇小说,共计18部,前17本小说全部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他还创作过20多部电影剧本、250部电视剧本和几部舞台剧,曾获托尼奖和奥斯卡奖。他的小说曾被译成 51种文字,遍布180多个国家(此记录列入1997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全球总销量逾3亿册。西德尼・谢尔顿小说――撩拨全世界的视听神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早已步入匆忙的“速读时代”。为节省时间,读者对许多经典书籍也只能浏览一遍,对通俗小说往往更是如此。可是,金庸作品却让多数读者百读不厌,纵使他对书中细节了然于胸。西德尼・谢尔顿小说也同样令多数读者手难释卷,看了再看,因为他是大师级的故事高手,其作品既有金庸小说的奇妙,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容易引起共鸣,可以撩拨全世界的视听神经。
他的小说大多以西方上流社会的活动为背景。早期作品主角都是年轻美丽而聪明的坚强女性,着重描写她们混迹演艺圈的经历。女主角们经过各种各样的悲惨遭遇,终于鼓起勇气,与黑暗面作拼死一斗,暴露了美国好莱坞内部的种种黑暗和邪恶。
自《血缘》(Bloodline,1978)起,西德尼・谢尔顿开始扩展自己的创作领域,纵深发展到社会的各种层面和各种人物。1985年的《假如明天来临》(If Tomorrow Comes)被认为是西德尼・谢尔顿的女性暴露小说的代表作。以后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主人公,既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又充满了冲突悬念。
西德尼・谢尔顿的小说具有无可比拟的可读性。他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悬念丛生,时空跨度大、人物多、涉足领域广,读罢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对强者的推崇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