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帝国的惆怅》
共收录10条的句子
作者:易中天
简介:本书是易中天先生以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为基础,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渗透,帝国体制由来去向,改革派的命运沉浮,得失奥妙……纵横捭阖,妙趣横生,发人深思。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历史也从来没有走远。 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 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高级讲师。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主讲“汉代风云人物”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享有“学术超男”的称号,后出版《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品人录》等著作。 1947年易中天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随其父易庭源来到湖北武汉,并在武汉开始接受教育,在武汉度过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后来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到新易中天漫画形象疆支青数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专业。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 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 《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品评“汉代风云人物”,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一举成名。《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标题,而享有了“学术超男”的称号,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同年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引发广泛关注。2008年,与《百家讲坛》再度携手合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易中天先生对当代人影响最大的便是《品三国》,他以独特的见解和思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不同于过去观念上的人物,摆脱了人们传统平庸的认识。他最大的魅力不仅在于此;他新颖的见解在学术界乃至当今不同年龄群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周莲琴女士称他是一位真实客观生动反映历史的史学家。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