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下载APP
名人
小说摘抄
散文美句
书籍名句
书籍
古诗词
电影台词
动漫台词
连续剧台词
台词
AI
登录
扫码关注句子控微信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大家都在搜“大暑”
大家都在搜“巨蟹座”
大家都在搜“旅行”
大家都在搜“暑假”
大家都在搜“人生”
大家都在搜“台词”
大家都在搜“毕业”
大家都在搜“忧伤”
大家都在搜“失恋”
大家都在搜“孤独”
大家都在搜“努力”
大家都在搜“早安”
大家都在搜“2025”
大家都在搜“梦想”
大家都在搜“命运”
大家都在搜“失眠”
大家都在搜“成长”
大家都在搜“读书笔记”
大家都在搜“岁月”
大家都在搜“原神”
《图解地藏经》
共收录26条的句子
日期:2021-12-08
相关推荐:
《2021~听风捕梦~》
《一盘大棋 :中国新命运解析》
都市之至尊天君
简介:《地藏经》包括《地藏本愿经》、《地藏十轮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 三经之中以《本愿经》最为著名,主要叙述了释迦牟尼在忉利天为母说法的大会上,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本生誓愿与救度众生的威神之力,突出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牺牲精神 《地藏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因果与业报,认为人的行为会影响到自我的精神状态,进而决定我们的生活状态与人生走向 而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能够改变我们生活中各种困扰,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幸福与梦想
编辑
01.
三毒即痴、 贪、 嗔,又叫三垢、 三火、 三惑 佛教认为,三毒引起无明,统领世间一切烦恼,能为害众生,犹如毒龙一般 所以 “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 《图解地藏经》
02.
〔 识 〕 在此处专指重新入胎时的意识、 神识,受过去善恶之业的业力的牵引 比如前世为人的,因前世之业将转生为动物,那么他作为人的意识在入胎时也就相应地转变为动物的意识
—— 《图解地藏经》
03.
〔 老死 〕 是有情由生到死的存续期间,身体逐渐衰老、 最终寿命终止的这个时间 此时,有情众生 “五阴之身,熟已还坏”,重新进入轮回
—— 《图解地藏经》
04.
〔 触 〕 出胎以后至二三岁之间,藉由六根与六尘的接触,产生一定的感受,但还不知好恶,也未能有明确的想法
—— 《图解地藏经》
05.
佛教认为 “万法现相,皆由众缘和合;因待缘起,果待缘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 虽然从原则上来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但实际上,若不遇缘,有因就未必有果 就好像种子种下地了,若没有合适的温度、 湿度和光照条件,它就不会生长,也就不会开花结果
—— 《图解地藏经》
06.
业的可敬畏之处在于:它是不会消灭或抵消的 正如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无论经过多久,它都将以别的形式报应到施业之人的身上
—— 《图解地藏经》
07.
〔 无明 〕 是对过去世烦恼的总称,佛经也称为 “见思烦恼” 即见烦恼、 思烦恼,就会产生迷惑、 蒙蔽本性,故称无明
—— 《图解地藏经》
08.
缘可分为两类,一类叫“助缘”、 一类叫“障缘” 助缘就是增加因的力量的缘 比如:和煦的阳光、 温润的空气或充足的水分,都是帮助作物茁壮成长的,所以都属于 “助缘” 障缘则是指损灭因的力量的缘 比如:台风、 地震、 雷电,这些破坏性的、 不利生长或生存的条件,都属于 “障缘”
—— 《图解地藏经》
09.
佛教将一切有情的生命分为四个阶段:生有、 本有、 死有、 中有,合称 “四有” 死有,是有情于前世临终之一刹那 中有,是死有与生有中间所受之身,又叫做中阴身 生有,是有情生缘成熟,脱离中有而托生于母胎之初的一刹那 本有,则是现世中有情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
—— 《图解地藏经》
10.
〔 名色 〕 名是心,色是质,即身体 名色是指托胎后至第五个七日,身体器官渐渐发育,但还没有产生知觉、 没有精神活动
—— 《图解地藏经》
11.
《阿含经》 称,三毒是诸苦的根本,而三毒之中,又以痴为贪、嗔之根本 有情众生之所以会有产生贪占、 渴求、 仇恨、 愤怒等心理,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不明善恶因果,缺乏明察生死因缘和合理生活的智慧
—— 《图解地藏经》
12.
佛教把一切有情生死流转过程细分为12个部分 每一部分的因与缘都在不断变化着,催促有情众生造不同的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果相随,进而影响下一世的生命历程 这十二因缘分别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12个过程前后无间断地连续,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 《图解地藏经》
13.
三毒包括贪、 嗔、 痴,又叫三根 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 因三者就像毒药那样毒害人的身命和慧命,破坏出世的善心,故佛家称之为 “三毒”,是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本
—— 《图解地藏经》
14.
〔 取 〕 从20岁成人以后,已经有了自主能力,对于不喜欢的要令其离开,对于喜欢的要努力追求,即是造 “业” 有是 “取” 的结果,因爱而取、 而追求,产生的结果有善恶之分,这就成为下一世受业报的根源
—— 《图解地藏经》
15.
〔 受 〕 指六七岁至十三四岁时,思维发展,开始识别好恶、 苦乐
—— 《图解地藏经》
16.
〔 行 〕 是于过去世所造的善恶之业 行要受无明、 即过去世烦恼的支配
—— 《图解地藏经》
17.
佛门云四大皆空,认为诸行无常,世间的一切皆是虚幻,都不是永恒的 贪是基于对声色世界的过分追求而产生的强烈占有欲,表现为:或窃取不义之财,或过分悭吝、 不肯把自己的财物和知识施惠他人,或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 佛家认为,“诸烦恼中,贪为最胜”
—— 《图解地藏经》
18.
〔 生 〕 是指在未来受生,这一世所造之业决定是否还重入六道轮回受生 前世今生的恶业如果没有消除,一切有情众生就都无法脱离轮回
—— 《图解地藏经》
19.
这十二因缘是有情众生的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它的流转并非直线式的,而是如同一个轮转 过去的无明造成现在的受,现在的无明(就是爱、 取)又就是下一世的无明,如此推之 在十二因缘中,我们因迷惑而造业,造业之后就将要受到业报、 循环不休,称之为十二因缘的流转
—— 《图解地藏经》
20.
〔 六处 〕 六处即六根,包括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 是认识外界的物质基础,使有情能够分辨色、 声、 香、 味、 触、 法六尘 六处长成后,胎儿就明确形成了,假以时日便将脱离母体
—— 《图解地藏经》
21.
缘,梵文pratyaya,指一切事物相交涉的关系 佛经上说,“万法因缘” 生 如果以种子与果实来比喻因果的话,“缘” 就好比植物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外在条件,譬如阳光、 土壤、 水分、 养料,等等
—— 《图解地藏经》
22.
五蕴,梵文Skandha(音“塞犍陀”),旧译为五阴 蕴者,积集之义 五蕴是构成有情众生存在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五项因素,包括色、 受、 想、 行、 识,总称五蕴 其中色蕴是属于物质的,又叫做 “色法”,而受、 想、 行、 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的,叫做 “心法”
—— 《图解地藏经》
23.
痴,梵文Moha(音“慕何”),又叫无明 痴因为心性暗昧而产生迷惑,变得不明事理、 不辨是非,或坚持邪见,不求正见 佛经云:“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因愚痴而妄生贪欲,求之不得则又生嗔恚,所以愚痴是三毒的总根子,是万恶之源
—— 《图解地藏经》
24.
嗔,梵文Krodha(音“讫罗驮”),又叫嗔恚,当欲望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嗔 其表现为: 或失去耐心,或变得心胸狭窄;或对自己的境况不满意不能忍受而生起怨忿,以至于起歹念伤害他们;或因自己遭遇不幸或不公,而失去常性,对别人或社会产生憎恨
—— 《图解地藏经》
25.
因果,梵语hetu-phala,是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 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 “因” 为 “能生”,“果” 为 “所生”,能生结果者为因,由因而生者为果 佛教用植物的因果关系来说明众生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行为,最后所得的反应是相等的
—— 《图解地藏经》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
相关推荐
小众个性签名50句
100条温柔到爆的神仙句子
小仲马的名言
巴金的名言
关于内心疲惫的句子
关于享受此刻的句子
《死亡诗社》的经典台词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经典台词
《龙猫》的经典台词
《夜莺与玫瑰》
《悲惨世界》
《病隙碎笔》
一些可以被当做人生信条的句子
励志正能量的文案短句
《女人致最好自己的句子》
当代年轻人发疯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