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觉醒》
共收录5条的句子
作者:凯特・萧邦
简介:《觉醒》1899年发表之后,有好几十年遭受谴责,圣路易斯等地的图书馆甚至把它列为禁书。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如今已是经典美国文学作品,并已改编成歌剧演唱。有人指出,《觉醒》的作者凯特・肖邦,作为一名女作家,甚至走在了与她同时代的许多男作家的前面。例如,她不但不像福楼拜那样谴责《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还歌颂自己的主人公埃德娜。另外,她毫无顾忌地把妻子不忠实丈夫描写成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这方面她走在了劳伦斯的前面。 就创作艺术而言,本书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上乘之作。例如本书发表之后,很不喜欢这本书内容的文学评论家C.L.Deyo就说这本书的确是伤心,的确是疯狂,的确是坏,但是的确是,全是顶峰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著名学者Brooks说许多多产作家一辈子写的东西还不如这本完美的小书(one small perfect book that mattered more than the whole life-work of many a prolific writer)。 故事开始于19世纪末的格兰德岛,这里是附近新奥尔良富有的法国后裔喜欢的避暑胜地。故事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庞德烈正和丈夫雷昂斯以及2个孩子在这里度假,他们就住在勒布朗太太专门给度假的人们提供的小别墅里。虽然丈夫对她很好,但是由于工作繁忙,经常没有时间陪她,这让埃德娜有机会和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型的阿黛尔・拉蒂诺尔以及勒布朗太太的儿子罗伯特・勒布朗经常相处。通过与阿黛尔的交往,埃德娜从她身上学到了种种自由表达情感的方式,这让她从过去那种谨慎的行为与受压抑的感情和欲望中解放出来。罗伯特从青少年时候开始都会在每年夏天选择一个不同的女性作为密友,小说发生的这个夏天他选择了埃德娜。两人经常一起到海边散步、聊天,看阿黛尔做针线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单纯的关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罗伯特的关心在埃德娜心中激起了久被压抑的性欲。埃德娜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有活力了,她还学会了游泳,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和性需求。两人去教堂做礼拜可以说是双方感情的最高点,在此之后,罗伯特意识到这段感情的不可能,就突然离开去了墨西哥,以避免进一步发展。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凯特・萧邦,又名凯特肖邦,美国女作家,本名凯萨琳・欧福拉赫蒂(Katherine O'Flaherty) 十九世纪末,肖邦试图直白的描写女性在与男性、儿童的关系及她们本身性欲中的感受和情绪。这一点被认为是冒犯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读者。1885年母亲去世后,她停止了天主教的实践并开始接受达尔文主义对人类进化的观点。在自然而不是教堂中寻求上帝,肖邦大量描写性与爱的主题。她为美国作家们悲哀,认为由环境所致,艺术上的局限性阻碍了完整且本能的叙述。那些挑战传统社会行为的作品,如《一小时的故事》,常常被杂志编辑拒绝。然而半个多世纪后,女权主义评论家却大力提倡。 美国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女作家凯特・萧邦以她特有的细腻笔触于1882―1885年间出版了小说《困惑》及百余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到1899年其主要作品《觉醒》发表前,她已是一位颇具盛名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女作家了。而《觉醒》的问世非但未给这位女作家带来荣耀和欢愉,却使她身心疲惫,深受伤害。各报刊杂志大肆抨击《觉醒》“污秽粗俗”,“怪异病态”。图书馆不予收藏,作家的文艺社社员资格亦被撤销。1906年《觉醒》由纽约杜菲尔德公司再版亦告失败。至此作家及其作品均遭到被“流放”的命运。幸而本世纪50、60年代两位欧洲学者慧眼识珠,《觉醒》才得以重见天日。 《觉醒》之所以掀起这样一场轩然大波,是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休戚相关的。长期以来,由于艺术创造性被视为男性的基本特征,写作被视为男性的活动。妇女在文学中的形象更被视为男性幻想的产物;妇女作家被剥夺了创造女性形象的权利,而必须服从传统父权制的标准。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