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下载APP
名人
小说摘抄
散文美句
书籍名句
书籍
古诗词
电影台词
动漫台词
连续剧台词
台词
AI
登录
扫码关注句子控微信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大家都在搜“大暑”
大家都在搜“巨蟹座”
大家都在搜“旅行”
大家都在搜“暑假”
大家都在搜“高考”
大家都在搜“双子座”
大家都在搜“台词”
大家都在搜“生日”
大家都在搜“正能量”
大家都在搜“治愈”
大家都在搜“朋友”
大家都在搜“温柔”
大家都在搜“早安”
大家都在搜“青春”
大家都在搜“搞笑”
大家都在搜“理想”
大家都在搜“励志”
大家都在搜“工作”
大家都在搜“哲理”
大家都在搜“努力”
《新闻的骚动》
共收录12条的句子
作者:
阿兰・德波顿
日期:2018-04-28
相关推荐:
《身份的焦虑》
《哲学的慰藉》
《拥抱逝水年华》
简介:《新闻的骚动》一书由丁维翻译,其原作名为The News:A User's Manual,作者阿兰・德波顿。本书内容主要有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 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 新闻的喧嚣纷杂已经渗入自我当中, 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 一场饥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没的城镇、一则明星八卦、一个政府的垮台、一位经济学家对于明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类外在的骚动,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获得内心平静所需要的东西。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会怀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否会比较好的种种情境。 全球著名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编辑
01.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中一项理论认为艺术是一种治疗性媒介,帮助指导、规劝和安慰其受众,协助他们进化成更好的自己。 艺术是一种工具,帮助我们应对众多难以应对的心理弱点,如缺乏自我理解、无法自我解嘲、难以同情和原谅他人、无力接受不可避免的苦难、难以保持乐观、无法欣赏平凡的美好、无法从容面对死亡。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02.
与新闻所暗示的恰恰相反,大多数企业实际上都是以失败告终,大多数剧本最后也没有被拍成电影,大多数职业都平淡无奇,大多数人的脸蛋和身材也谈不上完美,而几乎所有人都是在悲伤担忧中度过大量时光。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生活够不着某个毫无真实性的标杆,就开始顾影自怜;或只是因为无力挑战某些心惊肉跳的障碍,就开始自我埋怨。一旦彻底剖析了嫉妒情绪,对于自己微不足道的人生,我们感到的是群体的焦虑,而非独自承受的困扰。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03.
查阅新闻就像把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 借由那些更为沈重和骇人的事件,我们得以将自己从琐事中抽离,让更大的命题盖过我们只是聚焦于自身的忧虑和疑惑。 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04.
淡定与否终究取决于我们的期望高低:如果我们接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幸好人生路漫漫),多数人既非大善也非大恶(我们自己也在其中),人类社会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却还是挺了过来),如果我们能让这些昭然若揭但却闪烁不定的想法在内心生根,则恐慌就没那么容易将我们降服。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05.
“对成名的渴求程度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里,尊严和善待只是极少数人的专享,想要出人头地的欲望就愈加强烈。……一个社会里如果人人都渴望成名,那么必有更加本质的原因,使得普通人无法获得必要尊重,以满足人类对尊严的自然渴望。就现代世界对名人的沉迷而言,与其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太过肤浅,不如说是太过残酷。”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06.
也许在内心某个地方,人人都怀有悲伤和失望。我们悄无声息地隐藏了阴郁,而与此同时,周围的社会又在一刻不停地宣扬雄心和幸福、甜蜜的感情、蓬勃的事业、漂亮的胜仗,其中的大多数却与自己无缘。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07.
然而,对于偏见或许我们应该大度一些。就其纯粹状态而言,偏见不过是人类社会的运作与繁荣的一种观点,并由此为出发点对各个事件予以逻辑一致的评估。偏见就像掠过事实的一枚镜片,旨在将眼前的事物看得更清楚。偏见致力于解释事实的真相,并引入一套用来评判想法和事件的价值观,因此,对偏见采取避之不及的方法似乎有点小题大做。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去寻得方法,以便采用其中较为可靠和有益的部分。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08.
新闻机构如同铁板一块地发出暗示:在眼下抓取一点话题的皮毛,永远要比假以时日的等待更可靠和全面的情况要来得好。 新闻在煽风点火营造恐惧之时,新闻残酷的利用了大众不善透视事件的弱点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09.
从某种角度而言,生活就是由突发事件组成,但是表面上我们还必须努力维持风平浪静。任内心焦虑如何扰动,我们必须以微笑示人。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10.
新闻机构值得称道的殊荣,不应该是简单收集事实的能力,而是明智地运用偏见,从事实中梳理相关性的技能。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11.
编辑和我们一样带有偏见、错误和软肋,而拣选对象则是每天发生在人类身上、数以万计的事件。 可惜的是,许多新闻机构都存在着一种打消受众的偏见,认为最能成就新闻声望的,乃是以冷静中立的方式陈述“事实“。问题是,当今时代已经不缺少可靠的事实。重点不在于提供更多事实,而是如何处置手头的事实。事实的对立面是偏见。在严肃新闻单元,偏见的名声极恶,与恶意构陷、谎言欺骗、剥夺手中独立思考自由的集权行为相当。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12.
“新闻机构羞于向我们承认,其每天交付给大家的不过是故事的只鳞片爪,要想看清庐山真面目,往往只能等待数月,甚至数年。所以明智的做法是等待连缀成篇后,以整体事件为单元来了解,而不是听取零碎片段。 我们需要新闻机构给出提示,告诉我们如何将割裂的报道纳入更宏大的主题,从而发生真诚的兴趣。无论是什么信息,要对之产生兴趣,就必须予以定位,也及时将该信息与我们之前业已知晓的事务相关联。不妨将人脑中的某一部分看作一座图书馆,器重分门别类地存放着各类信息。我们日常听到的大多数事务都明确标示了其应归属的门类,于是即刻被大脑下意识的归档:绯闻故事进入早已满荷的《男女关系大全》,某位首席执行官的突然下岗插入《工作和地位》,以积累对于该主题的理解。”
——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作者
阿兰・德波顿
简介: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等。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数种语言,深得欧洲人文传统之精髓他喜欢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同样喜欢旅游、购物和谈情说爱。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他的小说思想丰瞻、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论又意象丰沛、妙笔生花。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
相关推荐
五一劳动节文案大全,劳动人民最光荣!
50句惊艳世人的电影台词
易卜生的名言
小仲马的名言
关于情绪管理的句子
关于有趣的句子
《长相思》电视剧的经典台词
《重庆森林》的经典台词
《龙猫》的经典台词
《爱你就像爱生命》
《简爱》
《百年孤独》
超燃高考励志文案
满满高级感的英文文案
浪漫且不烂俗的文艺句子
沙雕的加好友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