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斐多篇》
共收录1条的句子
作者:柏拉图
相关推荐: 《柏拉图对话录》
简介:柏拉图的著作之一。主要是对有限与无限的分析。柏拉图在《斐多篇》和《国家篇》中认为,理念是绝对的,“大的理念”就是绝对的大,不能和“小”相合;对立的理念是彼此分离而不能相通的。而在《智者篇》中提出:对立的最普遍的“种”(理念或范畴),如“存在”和“非存在”、“动”和“静”、“同”和“异”是可以相通的。 在这个不长的文章中,苏格拉底还和他的学生们探讨了有关灵魂的immortal,自杀,和如何看待死亡等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文章的最后,描述了苏格拉底“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死亡”,他按看守的要求,按时喝下了毒药,来回走动,步入自己的不朽。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在哲学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公元前387年在阿加德米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起初打算继承家族传统而从政,但后来情况发生变化。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雅典民主制失利,随即“三十僭主”上台执政。“三十僭主”转而又被新的代议制政府取代。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据说他在四十岁时,约公元前387年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柏拉图学院,这所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院的名字与学院的地址有关,坐落于一处曾为希腊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院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份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