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下载APP
名人
小说摘抄
散文美句
书籍名句
书籍
古诗词
电影台词
动漫台词
连续剧台词
台词
AI
登录
扫码关注句子控微信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大家都在搜“文笔挑战”
大家都在搜“巨蟹座”
大家都在搜“旅行”
大家都在搜“暑假”
大家都在搜“抑郁”
大家都在搜“毕业”
大家都在搜“遗憾”
大家都在搜“爱”
大家都在搜“感情”
大家都在搜“晚安”
大家都在搜“感悟”
大家都在搜“个签”
大家都在搜“正能量”
大家都在搜“勇气”
大家都在搜“生日”
大家都在搜“悲伤”
大家都在搜“爱情”
大家都在搜“诗词”
大家都在搜“青春”
大家都在搜“读书笔记”
陈兵
共收录5条的句子
简介:暂无
01.
善恶业必生同类果报,还意味着:一个人若既行善又作恶,则其善、恶各自生果报,不可能互相抵消,不可能用行善的方法消灭恶业之恶报;而恶业再大,也不能消灭其所作善业的善报。《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佛言:夫人修福,不与罪合,不共和故,要须方便,令得灭罪。谓善恶各有其果报,不相混合,若要消灭恶业罪报,必须用能消灭恶报的方法(修学智慧、至诚忏悔等)。禅宗六祖惠能《坛经》偈说:拟将修福还灭罪,应世得福罪还在。
—— 陈兵《佛教生死学》
02.
古今中外的不少哲人,都曾指出:死亡恐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永恒的、基本的焦虑,它永远盘踞在人们的精神活动中。美国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称死亡为潜伏在人各种幸福、欢乐的虚饰之后的“深藏的蛀虫”,所有的人,无论他承认与否,都必然对这“深藏的蛀虫”怀有直觉。从面对危险时的不安全感,到怕死、怕尸体、怕墓地、怕鬼的心理,每个人不难体察自己无意识深处盘踞着的对死亡的本能性畏惧。
—— 陈兵《佛教生死学》
03.
在梦中,人们往往游历如常,碰到见过、未尝见过的人物境事,经受欢乐、痛苦、恐惧,如同醒时无异,而醒后却发现身体躺着未动。这自然会启发人思考身心关系,容易把身心二元化,设想身体中住有灵魂,做梦是灵魂离开肉体出去游历。
—— 陈兵《佛教生死学》
04.
华夏先民很早便用阴阳观念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认为人是阴阳的结合体,阳为“魂”,其作用是“神”――虽然无形而却有奇妙不测的意识、精神作用;阴名“魄”,为生理性的肉体,或专指死人的尸体。《淮南子》有云:“魂是灵,魄是尸。”华夏先民所说的“魂”,大略相当于希腊文、拉丁文的“灵魂”。华夏先民也认为魂是气状或魂的质地为气,《礼记・郊特牲》即以“魂气”并用。
—— 陈兵《佛教生死学》
05.
那种认为一死永灭的“断见”,被佛家斥为违背缘起法的“边见”(片面之见)、邪见(不正确的见解)。关于众生死后的去向,佛教所说,与婆罗门教传统的“三道”说不同,说有天、人、鬼、畜生、地狱,称“五道”、“五趣”,或加阿修罗,称“六道”、“六趣”,道或趣,指死后所去之处,所走之路。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三道为善业之果,乐多苦少乃至纯乐无苦,称“三善道”;鬼、畜、狱三道为恶业之果,多苦少乐乃至纯苦无乐,称“三恶道”。也有把阿修罗也划归恶道的。佛典说,众生自无始以来,在五道或六道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出此入彼,无休无止,就像车轮转动不停,称“五道轮回”、“六道轮回”。
—— 陈兵《佛教生死学》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
热门推荐
一些关于青春的短句个签文案
让对方看到心疼的句子
川端康成的名言
王安忆的名言
关于母胎solo的句子
关于童年的句子
《闻香识女人》的经典台词
《去有风的地方》的经典台词
《楚门的世界》的经典台词
《挪威的森林》
《罪与罚》
《悉达多》
当代年轻人发疯文案
送给考研党的一句话
五月节日品牌文案
很有个性的治愈系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