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下载APP
名人
小说摘抄
散文美句
书籍名句
书籍
古诗词
电影台词
动漫台词
连续剧台词
台词
AI
登录
扫码关注句子控微信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大家都在搜“文笔挑战”
大家都在搜“巨蟹座”
大家都在搜“旅行”
大家都在搜“暑假”
大家都在搜“温柔”
大家都在搜“emo”
大家都在搜“感情”
大家都在搜“土味情话”
大家都在搜“双子座”
大家都在搜“失恋”
大家都在搜“古风”
大家都在搜“诗经”
大家都在搜“早安”
大家都在搜“浪漫”
大家都在搜“高考”
大家都在搜“等待”
大家都在搜“搞笑”
大家都在搜“岁月”
大家都在搜“生日”
大家都在搜“情书”
孙瑞雪
共收录12条的句子
相关作品:
《捕捉儿童敏感期》
简介:暂无
01.
当儿童被强制时,当儿童还没有情绪的支持和慰藉时,或者儿童没有感觉到爱还被指责时,就有了创伤。
—— 孙瑞雪《完整的成长》
02.
接纳一个真实的存在,就是爱。
—— 孙瑞雪《完整的成长》
03.
一个根本未走出自我创造的成人,就永远会抱怨和仇视,抱怨是孩子的状态,仇视是无法自我创造的焦虑的外在显示。“我之所以干的不好是领导的责任”。“我之所以不幸福,是你对我不好,你导致了我一辈子的不幸福,如果我重新找一个,我就有幸福了”。“你这个领导很坏,都是你不好我才变成这样”。我永远都在抱怨别人。实际上,我什么时候会抱怨别人呢?六岁以前我会抱怨别人。小孩子的愿望达不到满足的时候,小朋友会这样说:“我打死你”“坏妈妈”“我打死你”。长大以后就不敢打了,要一打,别人会以为你有毛病啊。长大了以后就变成,“都是你不好,是你导致了我的问题,我之所以这样都是你的原因”。我们只不过把一个六岁孩子的动作转换了一下。这就是这个人没有从自我中心中出来,他不可能有实现
—— 孙瑞雪《爱和自由》
04.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都被孩子们打开了,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这一个,再吃那一个。”成人仅仅把它理解为吃,按计划地吃,并关注节约。这是一个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这是这是一个生命系统的价值观。当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生命的建构和内心的需求就会受损和不断地挣扎。
——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05.
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06.
等他搭完这座通往现实的桥梁以后,他已经超越了他自我创造的历程,走向社会,他将要实现一个社会人的价值。当一个人从自我的自然人中走出来的时候,这个人就能去实现他社会的自己了。这就是成长的一个自然里程,无需培养,只求不破坏。
—— 孙瑞雪《爱和自由》
07.
在没有爱没有自由的环境里,一个儿童辛辛苦苦长到18岁,你以为他会开始服务于别人啊?绝不会。他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我要如何实现我,我如何把我塑造成我希望的那样。我们在社会中,把此称为理想。你以为你的孩子没有理想是怎么导致的?是因为他的心理根本没有长到18岁,他的生命年龄可能还在六岁呢。他只是告诉你“我要玩,你不让我玩,你就坏爸爸,坏妈妈。”你就不断地压着他,骂他、斥责他……那压力很大的,但他依旧抵抗住你的压力,还要玩。你有没有想过原因是什么?原因只有一个,他还停留在4岁。一个4岁的孩子,你今天就算把他杀了,他也没有办法做成你希望的那样。除非你让他的心灵再继续成长,这是唯一的一个途径。
—— 孙瑞雪《爱和自由》
08.
如果我们懂得爱孩子,我们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很多人说,成为他自己跟不能成为他自己,差别究竟在哪里?有一个天大的差别,就是儿童成为自己的时候,他会形成了一个自我,然后成为实现自我的人,最后他就能走出他的自我。我们父母不是特别追求现实中的成功吗?没有自我,就无自我实现的可能,也无所谓成功可言。
—— 孙瑞雪《爱和自由》
09.
当儿童形成自我的时候,父母不让他形成自己,而是告诉他,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好。你不能成为你,你要按妈妈、爸爸的心愿做事情,帮助妈妈爸爸形成妈妈爸爸。这才是你的使命。然后,这个人长到18岁的时候,他没法从自我中走出来,他依旧处在自我中心中,父母就怒不可遏。父母有什么可怒的,这是最简单的因果报应,只是成人太健忘了,也可能是时间太长了吧。真正愤怒的是孩子,他已经难以想出办法了。大家能看到周围的很多成人,永远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是因为他没有从自我中走出来,他依然没有建构起自我,他就一直陷入到五岁到六岁。一个几岁的孩子如何为自己负责呢?而父母、老师或是国家根本上无法在你成人后为你负责,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你就拥有了不知的抱怨和仇视。
—— 孙瑞雪《爱和自由》
10.
孩子获得爱和尊重的时候,就会用生命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创造和形成自我。这是生命的本能和法则。这个阶段独特的生命现象就是,完全处在生命中,以自我为中心。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创造上,他没办法从自我中出来的。这是人生命中顶顶重要的六年,或者说十二年的时间。错过这12年,再想建构自己,实在是太艰难了。错过12年,到了成人期,再以自我为中心,就是障碍和病态。
—— 孙瑞雪《爱和自由》
11.
生命中最高的、最后的一个自由是这个自由。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痛苦也罢,幸福也罢,都有一个愿望,就是与他人分享,最典型的就是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如果真正爱上一个人,你一定要跟别人分享。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会找一个人分享,分享很重要。 是跟别人分享,不是宣泄,抱怨。我们需要在成长中练习分享,这样我们才不会去宣泄。
—— 孙瑞雪《爱和自由》
12.
一天天过去
——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TA的其他作品
《捕捉儿童敏感期》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撞.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 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关于本书案例部分,要说明两点:一、有些案例的记录对象是发展不够好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我们都用了化名。二、本书收录的案例跨越10年,由于时间跨度太大,某些案例的记录者已经不详,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
热门推荐
晚安温馨句子
让对方看到心疼的句子
王安忆的名言
塞万提斯的名言
关于内心疲惫的句子
关于温暖陪伴的句子
《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台词
《放牛班的春天》的经典台词
《龙猫》的经典台词
《挪威的森林》
《百年孤独》
《红玫瑰与白玫瑰》
浪漫且不烂俗的文艺句子
五月节日品牌文案
适合熬夜失眠时发的文案
一些可以被当做人生信条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