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赵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赵令詪是进士出身,曾任过太常博士。赵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赵鼎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历任县尉、知县、通判等职。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赵鼎随宋高宗南渡,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他直言敢谏,弹劾权臣,为南宋朝廷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炎四年(1130年),赵鼎出任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成为南宋朝廷的核心人物。他主张抗金,整顿朝政,选拔贤能,使南宋政权逐渐稳定下来。
绍兴七年(1137年),赵鼎因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相,出知绍兴府。绍兴九年(1139年),赵鼎再次拜相,但不久又被秦桧排挤,贬谪潮州。
绍兴十六年(1146年),赵鼎被贬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在流放期间,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多次上疏建议朝廷抗金。然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绍兴十七年(1147年),赵鼎在吉阳军忧愤而死,享年63岁。死后追赠太傅,谥号“忠简”。
赵鼎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力主抗金,整顿朝政,选拔贤能,为南宋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