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278年-334年),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东晋时期重臣、名士,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
王恭少年时以清尚著称,弱冠时即有美名。太康十年(289年),被任命为散骑侍郎。后历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要职。在朝廷任职期间,他清廉正直,敢于直言,受到皇帝的器重和朝野的敬重。
永和元年(345年),王恭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当时,前燕势力逐渐强大,对东晋构成威胁。王恭积极备战,加强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宁。同时,他还重视民生,提倡节俭,减轻百姓负担,深受百姓爱戴。
永和五年(349年),桓温北伐失败,朝廷任命王恭为都督荆、江、豫、徐、兖、青、冀、幽、并、雍、凉、交、广十六州诸军事,加领荆州刺史。王恭上任后,整顿军队,加强战备,使国家实力得到恢复。
升平二年(358年),前燕进攻洛阳,王恭率军救援,大败敌军,解救了洛阳之围。此后,他又多次击败前燕的进攻,巩固了东晋的国防。
升平四年(360年),王恭因功被封为太保,加领司徒。然而,此时东晋内部矛盾激化,桓温专权,朝政混乱。王恭忧国忧民,多次上疏劝谏皇帝,但未能改变局面。
太和二年(367年),王恭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死后追赠太傅,谥号“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