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阳明先生”。
1. 早年经历: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历任兵部主事、刑部主事等职。
2. 龙场悟道: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王守仁被贬谪至贵州龙场驿丞。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终于领悟到“知行合一”的道理,史称“龙场悟道”。
3. 平叛有功: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临危受命,仅用了43天就成功平定叛乱,因功升任江西巡抚。
4. 创立心学:王守仁在学术上主张“心即理”,认为“良知”是人心中的固有之物,提倡“知行合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
5. 晚年生涯: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因病辞官回乡,次年病逝于家中,享年57岁。朝廷追赠他为新建侯,谥号“文成”。
王守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