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标题包含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阳明先生”。 1. 早年经历: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查看更多
水依湄
去完善

译文
六月的楼宇间依然透出一丝凉意,山峰重叠环绕着绿栏。长久的旅居生活让我忘记了这不是我的家乡,而我也庆幸自己是个没有太多职责的官员。傍晚时分,烟雾缭绕中的鲜花显得格外静谧,雨后初晴的树林里仍有湿润的痕迹。我眺望着远方的天际和海洋,思念着千里之外的家,却因为风沙和关卡的原因,归乡之路变得艰难无比。
水依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楼六月自生寒 - 指在高楼上感觉六月天仿佛有寒冷的感觉。 2. 沓嶂峰回拥碧阑 - 形容群山环绕的美景,沓嶂即重峦叠嶂的山峰,碧阑代指青山绿树。 3. 久客已忘非故土 - 诗人长期离家在外,已经逐渐习惯异乡的生活。 4. 此身兼喜是闲官 - 自己既高兴能当上闲官,指的是并不繁忙的官员职务。 5. 幽花傍晚烟初暝 - 描述傍晚时分,花朵幽静,烟雾朦胧的美景。 6. 深树新晴雨未干 - 雨后初晴,树木下的积水还未完全干透。 7. 极目海天家万里 - 表示诗人望向海天一色的远方,思念家乡之情。 8. 风尘关塞欲归难 - 尽管诗人心中想家,但因为公务在身,无法轻易离开。
水依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夏天登上易氏万卷楼的所见所思。首联“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点明时间地点,同时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氛围;颔联“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他乡,却能自得其所的豁达心境;颈联“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通过暮霭、雨后树木的形象描绘出宁静的夏日景致;尾联“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则抒发了作者面对遥远家乡和关山阻隔时无法回归的感慨。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堪称佳作。
水依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夏天,三十五岁的王守仁登上了易氏万卷楼。此时,这位年轻的文人还名不见经传,但已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在他人生的前三十年里,经历了家庭变故、官场黑暗、社会动荡等一系列世事沧桑。然而,正是这段人生的曲折经历,让王守仁对人性、道德和宇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他日后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奠定了基础。 明朝成化年间,朝政腐败、宦官当道,民间疾苦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改革之道,试图挽救国家危局。王守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成长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念。这些观念对他日后的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成为了一位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物。 在登上易氏万卷楼的这一天,王守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他借题发挥,用唐代的韵律写下了这首《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节点,标志着他从单纯的文人学者向政治家的转变,开始踏上了实现其理想的道路。
水依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