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宁静,海浪翻涌三万里之遥;月光皎洁,仿佛有高僧乘着天风从天而降。

去完善
释义
飞锡:佛教用语,原指僧人手持锡杖飞行,此处喻高僧或仙人行走于天地之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豁达的心境开篇,将人生比作浮云,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化的淡然态度。首句“险夷原不滞胸中”点明主题,描绘出一种超脱物外的精神状态。第二句“何异浮云过太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象,把人生的起伏看作是天空中掠过的浮云,转瞬即逝。
下半部分则通过宏大的自然景象来衬托内心的宁静。“夜静海涛三万里”一句,以浩瀚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静谧的氛围。最后一句“月明飞锡下天风”,借用佛教典故,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守仁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坚定的人生信念。通过对自然界宏伟景观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困境、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德年间,彼时王守仁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得罪权宦刘瑾,被贬谪至贵州龙场。在赴任途中,他历经艰险,甚至遭遇追杀,九死一生。正是在这种险象环生的境遇下,王守仁泛舟海上,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内心却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此时的他已悟得心学之要旨,将个人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心灵如太空般辽阔,纵使惊涛骇浪,亦不过如浮云掠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