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宪儿

标题包含
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 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仪。 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 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 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 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 汝谛听,勿轻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阳明先生”。 1. 早年经历: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查看更多
狂拽霸天虎
去完善

译文
孩子们,注意听教导。 要勤奋读书,学会孝顺尊敬。 学习谦逊有礼,遵循社会规范。 注意饮食健康,戒掉无益的游戏。 不说谎,不贪图小利。 不要放纵情感,不要与人斗气。 不要苛求他人,只专注于自我修养。 能虚心待人,这是有志气的表现。 能宽容待人,这是有大度的体现。 总而言之,做个好人,从内心出发。 内心善良,便是君子; 内心邪恶,便是恶人。 就像果树上的果实,心灵是花蒂。 如果花蒂烂了,果实必定会掉落。 我教你们的一切,都在于此。 你们要认真聆听,不可轻易忽视。
狂拽霸天虎
去完善
释义
1. 幼儿曹:古代称呼儿童或少年的方式。曹,一群。 2. 孝道:尊敬、奉养父母为道德的根本。悌,敬爱兄长。 3. 谦恭:谦虚恭敬的待人态度。 4. 礼仪:古代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礼节和仪式。 5. 饮食:吃东西、饮水。节制饮食,意思是要适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6. 游戏:指过度娱乐的行为。 7. 毋:表否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 8. 任情:放任自己的情感。 9. 斗气:发脾气、生闷气。 10. 责备:责怪、斥责别人。自治:自我修养、自我管理。 11. 下人:低人一等,有谦恭的意思。 12. 大器: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13. 心地:内心,心态。 14. 良士:贤良之士,品德高尚的人。 15. 凶类:品行恶劣的人。 16. 树果:树木结出的果实。 17. 蒂:植物的根茎,这里代指树的根基。 18. 坠:落下,这里指果实从树上掉下来。 19. 谛听:仔细听、认真听。 20. 轻弃:轻易放弃。
狂拽霸天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名为“示宪儿”,顾名思义,是王阳明写给自己儿子的训诫诗。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在教育儿子时,强调了勤奋学习、孝顺恭敬、遵守礼仪、节制饮食、远离游戏、不说谎话、不贪图利益等品德和行为方面的教导,旨在培养出一位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贯穿始终,如把人品比喻为树的果实,心是树的蒂,蒂的好坏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又如把自己作为榜样,告诉儿子能屈能伸,宽容待人,严以律己,富有志向和心胸宽广才是大器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智慧和人性温暖的教诲诗,对于今天的家长教育孩子仍然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狂拽霸天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王阳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状元出身,为朝廷显宦。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王阳明天生聪颖,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有深厚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他并未满足于传统的学术研究,而是积极探索内心的良知,希望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方法。 在科举考试中,王阳明屡次受挫,但从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明弘治五年,他开始在京城担任小官,虽然职位不高,但他关心民生,关注国家的治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的现状。然而,由于朝政的腐败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王阳明的抱负难以施展。 明正德元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兵部主事,负责军事事务。这一年,明朝边疆局势紧张,北方的蒙古部落不断侵扰边境。王阳明在密切关注边疆战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学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的安全息息相关,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示宪儿》这首诗,旨在教育自己的儿子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在这首诗中,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相辅相成,不能脱离实际。他还告诫儿子要“立志做圣贤”,要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这首诗既反映了王阳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狂拽霸天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