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诸生三首 其二
人人有路透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只从孝弟为尧舜,莫把辞章学柳韩。不信自家原具足,请君随事反身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个人都有通向成功的道路,保持坦荡与坚定就能看清前方。都说成圣贤需要隐藏的秘密,其实简单的事情也容易被误解和忽视。我们只需以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品质来效仿尧舜那样的人物,而不必通过研习华丽的言辞文章去模仿柳宗元与韩愈。不相信自己的人天生就具备这样的品质,那么请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去完善
释义
路:这里指追求真理的道路。长安:古代中国的一座重要城市,这里代指理想境界。
圣贤:道德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人。
尧舜:中国古代两位著名的贤君。
辞章:指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
柳韩:柳宗元与韩愈,唐朝著名文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儒家主张的“内圣外王”的理念。首句点明每个人都有通途到达成功之路,关键在于坦然面对、脚踏实地前行。次句则提醒世人不要过于追求隐秘之道,反而应注重简单明了的方法。
接着诗中强调以孝道和友爱为基础达到圣贤之境地,而不是过分追求言辞篇章,效仿古代名家。最后两句劝导众人相信自身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只有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才能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诸生三首 其二》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军事家王守仁(1472年-1529年)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此时的王守仁正处于他人生和事业的巅峰时期。
在诗中,王守仁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核心,表达了对学生们的期许和鼓励。他希望学生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以仁爱和忠诚为原则,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首诗体现了王守仁作为一代儒学大师的崇高理想和人格魅力。
此外,这个时期的明朝社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科举制度的弊端等。这些问题使得民间疾苦重重,民生艰难。因此,王守仁的诗作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