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里的夕阳照映着城外的雪地,相互映衬出十里的景色各有不同。
我理解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不定,但这并不能抚慰人们心中的痛苦和忧虑。
在宽敞的官邸楼宇中,我看到了自己身影的倒影;简陋的小屋旁的松树和竹子,发出冷冽的声音。
即使床上铺盖有些单薄,不足以抵御寒冷的夜晚,但阳光终究会驱散夜色,带来曙光。

去完善
释义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律来和诗。
2. 陆佥宪:明代官员,曾任佥都御史,此处以官职代指人名。
3.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4. 春晴:春天的晴天。
5. 城里夕阳城外雪:描述了城市的温暖阳光与郊外的雪景相互映照的景象。
6. 相将十里异阴晴:相距十里的地方天气却截然不同,一边阳光明媚,一边白雪皑皑。
7. 也知造物曾何意:这里借用“造物”一词,指自然界的创造者,表示对自然界神奇景象的感叹。
8. 底事人心苦未平:人们心中为什么总是充满忧愁与不平。
9. 柏府楼台衔倒影:柏府,形容高大威严的建筑,这里可能是比喻朝廷;楼台衔倒影,形容建筑的倒影在水中摇曳生姿。
10. 茅茨松竹泻寒声:茅茨,简陋的房屋;松竹,松树和竹子,象征着坚韧的品质;泻寒声,形容风声如同寒流般涌动。
11. 布衾莫谩愁僵卧:布衾,棉被;莫谩,不要小看;愁僵卧,因寒冷而难以入睡的样子。
12. 积素还多达曙明:积素,积雪;达曙明,直到天亮。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晴雪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城市里与乡村中截然不同的风景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界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世事的思考。首联以“城里夕阳城外雪”描绘出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景象,一个夕阳西下,一个白雪皑皑,相隔不过十里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光。颔联则笔锋一转,提出疑问:为什么大自然的造化如此神奇,而人们的心却仍然无法得到平静?接下来的两联分别描绘了柏府楼台的倒影和茅茨松竹的寒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尾联则以“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安慰自己不要为寒冷的夜晚担忧,因为黎明即将到来,积雪终将消融。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是明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王守仁经历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他先是在政治斗争中崭露头角,因主张改良政治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随后又因党派之争被贬谪到贵州。在贵州期间,王守仁开始关注军事问题,研究兵法,并在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战绩,最终得以重新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在这个时期,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党派之争愈演愈烈;外部则面临着倭寇侵扰和农民起义的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守仁一方面渴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又深感个人力量有限,难以改变现实。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