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灌山小隐二绝 其二
一自移家入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从搬家来到这片紫烟弥漫的地方,我在密林深处居住了很久,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都说山里没什么好东西可给,但对我来说,这里的明月和清风都是免费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灌山小隐二绝:这是一首题诗,题目中的“小隐”表示诗人渴望归隐田园的生活。
2. 紫烟:紫色烟气,这里指山林的景色。
3. 深林:茂密的树林。
4. 忘年:忘记时间的流逝,形容在山林中生活宁静。
5. 供给:生活中的必需品。
6. 明月清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这里代表诗人欣赏自然美的态度。
7. 不用钱:不花钱就可以享受到的美好事物,这里表示诗人对自然的珍视。

去完善
赏析
《题灌山小隐二绝 其二》是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王守仁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以豪放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深山幽林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世事的超脱态度。
首句“一自移家入紫烟”表明诗人在山中安家已久,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接下来的“深林住久遂忘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处山林的悠然自得,仿佛已经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山中莫道无供给”中,“供给”一词暗示了世俗社会的物质需求,而诗人认为山中并非一无所有。最后一句“明月清风不用钱”则是点睛之笔,表明在自然中,美好的一切都是免费的,诗人享受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的由衷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灌山小隐二绝 其二》是明代著名文人王守仁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发生在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至嘉靖元年(1522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王守仁经历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他曾任江西巡抚、左都御史等要职,但因在朝中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而受到排挤,一度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尽管身处逆境,但王守仁始终保持着豁达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这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一方面,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边疆不稳,民族关系紧张。然而,正是这种严峻的社会现实激发了王守仁等人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改革图强的愿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