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诸弟

标题包含
忆诸弟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 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阳明先生”。 1. 早年经历: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查看更多
第12街
去完善

译文
分别多时,那遥远的龙山云;梦中不时出现龙山的雨。醒来却见竹席清冷,兄弟如今何处?整年奔忙在旅途上,哪里比得上在山中居住?人生百年如同飘零的蓬草,不如振衣而起,远离尘世纷扰。
第12街
去完善
释义
《忆诸弟》注释: 1. 久别龙山云:龙山,指庐山。云,代指庐山之景。 2. 时梦龙山雨:雨,指庐山下雨的景象。 3. 觉来枕簟凉:觉来,醒来。枕簟,枕头和竹席,这里指睡觉的地方。 4. 诸弟在何许:诸弟,指各位弟弟。何许,何处,哪里。 5. 终年走风尘:风尘,形容奔波忙碌的生活。 6. 何似山中住:何似,表示比较,不如。 7. 百岁如转蓬:百岁,一生。转蓬,随风飘散的蓬草,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8. 拂衣从此去:拂衣,表示辞官归隐。
第12街
去完善
赏析
《忆诸弟》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首联“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诗人用龙山的云雾和雨水象征与兄弟们的分离,突显出久别的遗憾。颔联“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则通过描绘清晨醒来时的感受,表达了对兄弟们的深深挂念。颈联“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道出了诗人在世间奔波的无奈,更显得山中的生活清净而美好。尾联“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则以形象地比喻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渴望放下尘世纷扰,与兄弟共度山中美景的愿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味深长,展现了诗人对亲情与自然的深切向往。
第12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正德年间,南方社会动荡不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百姓疾苦。此时,一代文豪王守仁陷入了人生低潮。他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远离家乡亲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王守仁并未放弃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他深入思考,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基础,开创了“知行合一”的心学流派,强调内心的修炼与实践的重要性。 在这一天夜里,月光如水,微风轻拂,王守仁独坐窗前,思绪飘忽。他想起了家乡的弟弟们,他们在自己的庇佑下生活无忧,而自己却身处天涯,不能陪伴他们成长。在这寂静的夜晚,他写下了《忆诸弟》这首感人至深的诗: "莫遣云帆载鹤,此行千里客程遥。白云深巷无人扫,明月长宵有梦招。 江南隔岁惊梅雨,雁影临秋度柳桥。深羡林间双紫燕,衔泥哺子不须焦。" 这首诗抒发了王守仁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反映了他虽身处逆境,依然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在他的领导下,心学逐渐被世人所接受,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瑰宝。
第12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