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龙潭夜坐

标题包含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阳明先生”。 1. 早年经历: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查看更多
亦学钢琴
去完善

译文
哪里能闻到那夜晚清幽的花香?那石林和茅屋被溪水相隔,声音传来。静谧之人喜欢在那月亮初升的夜晚独自行走,而在寂静的山谷间,只有鸟儿的偶尔鸣叫。在露水浸润中走过草地,我并不在意鞋子湿了;清风吹过松树,也给我的葛衣带来了清凉。面对流水,我想表达出对兰花般的品德的赞美,然而这心情弥漫在江北江南,无法用言语描述完整。
亦学钢琴
去完善
释义
1. 龙潭:泛指龙潭的山涧溪流。 2. 夜坐:在夜晚静坐。 3. 花香:指的是各种鲜花的香味。 4. 石林:此处指的是被风化形成的石头堆。 5.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子,是古代普通百姓居住的场所。 6. 溪声:溪流的声音。 7. 幽人:形容性情恬静、超脱世俗的人。 8. 孤往:独自前往。 9. 栖鸟:栖息的鸟儿。 10. 山空:山谷寂静。 11. 一鸣:一只鸟叫出声。 12. 草露:草地上的露水。 13. 芒屦:草鞋。 14. 松风: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15. 葛衣:麻布衣服,古人常用之。 16. 偏与:给予,偏向。 17. 临流:站在水流旁边。 18. 猗兰意:表达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 19. 江北江南:此处的“江北”代指北方,而“江南”则指向南方,表明诗人放眼全国,关心各地风土人情。
亦学钢琴
去完善
赏析
《龙潭夜坐》这首诗歌以自然、宁静的夜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纷扰的情怀和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在诗中,夜、花香、石林、茅屋、溪声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而迷人的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两句描绘了自己独自赏月、聆听山空的情景,展现了他独立不羁的人格魅力。最后,诗人在“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中表达了其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家国情怀的关注,使得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亦学钢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龙潭夜坐》这首诗是明朝著名文人、政治家王守仁在嘉靖元年(1522年)所创作的。这一年,王守仁已经50岁,经历了宦海沉浮,多次起起落落。他曾在朝廷担任尚书郎,也因直言进谏被贬谪至贵州龙场驿丞。而在嘉靖元年的夏天,他又因平乱有功,被封为左佥都御史。这种人生阅历使得王守仁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那个时期,明朝正处在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皇帝昏庸无道,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守仁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他在诗中写道:“千峰顶上直通云,一水江畔横抱月。”表达了他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向往光明的精神风貌。
亦学钢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