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寺六首 其三
云端鼓角落星斗,松顶袈裟散雨花。一百六峰开碧汉,八十四梯踏紫霞。山空仙骨葬金椁,春暖石芝抽玉芽。独挥谈麈拂烟雾,一笑天地真无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云端的鼓声中,星星似乎都显得有些昏暗,松树的顶部穿着红色的袈裟,仿佛在向天空撒下雨花。有160座山峰矗立在视野中,84级台阶引领我们走向紫霞仙境。山中埋葬着神仙的遗骸,春天来临,石头的灵芝正在抽出新的嫩芽。独自拿着书卷谈论着云雾般的往事,笑容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无限宽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端鼓角落星斗:形容化城寺周围环境的空旷与宁静,“鼓角”指古代战事时用来传递命令的器具。
2. 松顶袈裟散雨花:指在松树的顶端能看到身穿袈裟的僧人如雨花般散落下来。
3. 一百六峰:此处指代九华山的一百零六个山峰。
4. 碧汉:指天空或青天。
5. 八十四梯:此处的八十四梯指化城寺所在的九华山山路,共有八十四层阶梯。
6. 紫霞:紫色云彩,也代表神仙居住的地方。
7. 山空仙骨葬金椁:表示山中安葬着神仙之骨,金椁是装殓尸体的棺材。
8. 石芝抽玉芽:形容春天到来时,石头的缝隙中抽出新生的嫩芽。
9. 独挥谈麈:比喻独自谈论,表达观点。
10. 无涯:指无尽、无边际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化城寺周围的壮丽景色和深邃意境。在诗人的笔下,寺庙如同一座神秘的天堂,位于高高的云端之上,星斗闪烁,仿佛是宇宙间的启示。而松树顶端的袈裟则如同散落的花瓣,充满了禅意与宁静。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哲理功底,他描述了周围的一百六峰如展开的画卷,宛如碧玉般美丽;脚下的八十四个台阶如同通往仙境的阶梯,弥漫着紫色的霞光。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山中埋葬着仙人的遗骨,石棺里躺满了金子,而春天的温暖使石头上的灵芝抽出玉质的嫩芽。这两句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不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独自挥动谈论的扇子,扫清烟尘迷雾,将心中的感慨化作会心的一笑,让读者感受到天地间无尽的宽宏与豁达。整首诗既有优美的景观描绘,又有深邃的生命哲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化城寺六首 其三》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王守仁(王阳明)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514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在这一时期,王守仁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触怒了明武宗,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逆境中,王守仁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开始领悟到“心学”的重要性,从而开创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
在王守仁所处的时代,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腐败、宦官当权、外患不断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守仁不仅以一己之力对抗恶势力,还在人生感悟中发展出了深刻的道德和哲学思想。这首《化城寺六首 其三》就是他在旅途中对生命、自然、信仰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的结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