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写怀
江日熙熙春睡醒,江云飞尽楚山青。閒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未须更觅羲唐事,一曲沧浪击壤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阳光下的江边一片繁荣,江面飘来的云朵消散后,露出了远山的绿意。悠闲地观察万物都充满了生机,静静地领悟大自然的奥秘。无论是艰险还是平坦的道路,都能找到快乐的源泉;内心的豁达如同自由的鱼鸟一般自由自在。无须再去追寻古代的辉煌往事,只需聆听一曲《沧浪歌》,感受天地自然的韵律。

去完善
释义
《睡起写怀》是一首描绘春日自然风光的古诗。以下是各句注释:
1. 江日熙熙:指春天的太阳温暖宜人。
2. 楚山青:楚山指楚国境内的山,这里泛指江南一带的山脉,“青”表示绿意盎然。
3. 物态: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状态。
4. 生机:生机勃勃的意思。
5. 天机:自然的造化与规律。
6. 窅冥:深远幽渺的意思,此处指悟透自然之道的精神境界。
7. 道在险夷:意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找到乐趣所在。
8. 鱼鸟自流形:形容心境宁静淡泊,不受世俗纷扰。
9. 羲唐:伏羲氏和唐尧,分别代表远古时期的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认识。
10. 沧浪:象征自由的生活。
11. 击壤:古代一种游戏,用以表达隐居田园的闲适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睡起写怀》描绘了春日江边的静谧与生机,表达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超脱尘世的情怀。首联“江日熙熙春睡醒,江云飞尽楚山青”以明媚的春光和悠远的山色为背景,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杳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静观万物、领悟自然之道的心境。颈联“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则表达了诗人随顺自然、心境旷达的人生态度。尾联“未须更觅羲唐事,一曲沧浪击壤听”则以古代隐士的典型形象作比喻,暗示诗人宁愿追随古人,过上恬静淡泊的生活,也不去追寻名利场中的浮华。整体来看,这首诗歌展示了诗人的才情、见识以及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睡起写怀》是明朝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时值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的艰苦岁月。
在那个时代,政治斗争激烈,宦官当权,正直之士受到排挤和迫害。王阳明本人也因直言劝谏皇帝而被谪戍千里,流放到偏远落后的贵州龙场。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他逐渐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领悟到心即理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阳明心学”。
这首《睡起写怀》抒发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定信仰、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其中“身世两相忘,起居谁与同”体现了他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持道德操守,身体力行,用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不公;而“幽卧看青山,天天相对闲”则表明了诗人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展现出他在自然中找到慰藉和力量的过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