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 其二
倦鸟投枝已乱飞,林间暝色渐霏微。春山日暮成孤坐,游子天涯正忆归。古洞湿云含宿雨,碧溪明月弄清辉。桃花不管人间事,只笑山人未拂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疲倦的鸟儿纷纷投向枝头,树林间的暮色逐渐变得微弱。在春天的山上独自静坐,远游的人儿在天边思念着回家。古老的山洞里饱含着湿润的云朵和前夜的雨水,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明月的光辉。桃花仿佛不问人世间的事情,只是嘲笑山中人还未脱下世俗的衣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齐山:今安徽合肥市境内的一座山。
2.杜牧之韵: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韵律。
3.春山日暮:春天的山中夕阳西下之时。
4.游子天涯:离家在外的人身处遥远的他乡。
5.古洞:古老的洞穴,这里可能指的是齐山寺附近的某处景点。
6.宿雨:昨夜的雨。
7.碧溪:绿色的溪流。
8.桃花:桃花盛开时象征春天,也可能有寓意人生美好的含义。
9.山人:隐士,这里指作者自己。
10.拂衣:整理衣服,表示将要离去。

去完善
赏析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 其二》这首诗歌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描述春天傍晚的景象,如倦鸟投枝、林间暝色等,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诗人又以古洞、湿云、碧溪、明月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恬静与超脱。最后,诗人以桃花作比,表达了他不问世事,只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歌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 其二》是明朝文学家、军事家王守仁(王阳明)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514年左右,正值明朝正德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守仁正处于他人生中的一段低谷时期。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受到排挤,政治生涯受挫。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通过游历山水、写诗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寻找心灵的慰藉。
当时,明朝社会矛盾激化,宦官当权,朝政腐败。然而,王阳明始终坚持儒家之道,提倡“知行合一”,致力于改革政治、教育百姓。这种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