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1241年-?),字大有,号水云,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词人。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在南宋末年,汪元量曾担任宫廷乐师,为皇帝和皇后演奏。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南宋朝廷逐渐衰落。公元1276年,临安(今浙江杭州)被攻破,宋恭帝赵显被俘,汪元量也沦为俘虏,随同前往北方。
在北方的日子里,汪元量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的词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的作品如《满江红·金陵怀古》、《水调歌头·和王昭仪韵》等,都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对故国的怀念。
后来,汪元量得到了元朝皇帝的赏识,被封为“翰林学士”。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利用这个机会,他积极地为南宋遗民争取权益,保护他们的利益。他还写下了许多揭露元朝统治者暴行的诗篇,如《醉歌·书愤》等。
晚年,汪元量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词作在后世广为流传,被誉为“南宋四大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