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锡(940年-1004年),字表圣,号碧落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田谏议”。
田锡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周显德年间,田锡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入宋后,田锡历任尚书都官员外郎、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等要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田锡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疏皇帝,提出减轻赋税、整顿吏治、选拔贤能等建议。田锡还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曾担任河北西路安抚使,为巩固边防、安定地方做出了贡献。
田锡在文学方面造诣深厚,尤以诗歌和散文见长。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田园诗,也有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政治诗。田锡的散文语言质朴,议论精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田锡一生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他性格耿直,多次触怒权贵,晚年受到排挤,被贬为陈州知州。尽管如此,田锡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民请命,直至病逝。
田锡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文宪”。后世尊奉他为“田谏议”,以表彰其忠诚正直的品质和卓越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