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宪(901年-968年),字孟文,号葆光子,唐末五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经历:孙光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尤其擅长文学和史学。在唐末时期,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并不显达。
2. 入仕南汉:公元943年,南汉皇帝刘䶮即位,他听说孙光宪的才学,于是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在南汉期间,孙光宪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朝廷起草了许多重要的文书。他还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子。
3. 归顺后周:公元958年,南汉皇帝刘鋹即位,他对孙光宪非常尊重,但仍然担心他的才能和智慧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孙光宪决定离开南汉,投奔后周皇帝柴荣。柴荣对他非常器重,任命他为翰林承旨,负责起草诏书。
4. 入宋为官: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孙光宪继续受到重用,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他在北宋期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朝廷起草了许多重要的文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撰写了《续通历》等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5. 晚年生活:孙光宪在北宋时期,因为年老体弱,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他专心致志地从事学术研究,撰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公元968年,孙光宪去世,享年67岁。
总的来说,孙光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唐末五代时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