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父云自到京止得一书颇怀忧想因寄
万事峥嵘不自由,年来书信最绸缪。
雁飞玉寒无多地,人望神都正倚楼。
祗恐边风多浩荡,故令音驿每迟留。
何如款段相随出,乡曲长为马少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所有的事物都在繁荣发展,但似乎并不能随心所欲。近年来,我们的书信往来最为密切。大雁飞到北方的无垠天地之间,而人们则翘首以盼地望着那个神圣的都城。我们担心边境的风浪过大,所以每次送信都要经过漫长的等待。为什么我们不一起出发呢?在乡间漫步的同时,还可以像马少游一样交流感情。
去完善
释义
1. 经父:指作者的叔父孔父嘉。这里是对孔父嘉的尊称。
2. 京: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汴京,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3. 峥嵘:形容事物雄壮,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生活的艰辛。
4. 年来:近年来。
5. 绸缪:形容关系亲密。
6. 雁飞玉寒无多地:这句描绘了大雁飞过的景象,玉寒无多地表示大雁飞过的地方离汴京并不远。
7. 神都:指汴京,这里用来代指北宋都城。
8. 祗恐:恐怕。
9. 边风:边疆的风声,这里可能暗示边疆的战事。
10. 浩荡:形容声势浩大。
11. 音驿:传递信息的驿站。
12. 迟留:延迟停留。
13. 款段:缓慢的步伐,这里指骑马或者驾车。
14. 乡曲:乡村。
15. 马少游:这里用马少游来比喻自己,希望和亲人一起生活在乡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父亲通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和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描述大雁飞行、人们登高远眺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渴望摆脱困境的心情。然而,现实中的各种困难使得诗人无法如愿以偿,因此他产生了回到家乡的想法,希望能够过上自由宁静的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父云自到京止得一书颇怀忧想因寄》是北宋著名诗人孔武仲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宋仁宗时期。在这一年间,孔武仲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他与兄弟一同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这一段时间,孔武仲的心情低落,对家乡的思念也愈发浓厚。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然而,科举制度逐渐僵化,士人阶层竞争激烈,许多文人学子在京城求取功名而不得。这种背景下,孔武仲的心情越发显得无奈和忧虑。
在这首古诗中,孔武仲通过对父亲的问候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在京城生活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他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人生遭遇挫折时的感慨,展现了当时文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无奈与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