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非才遍历清华地,悟佛方为止足身。
浮名浮利莫相试,三千世界一微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并非才华横溢走遍世间繁华之地,明白佛法才能停止心中的渴望。名利皆为虚妄,不必过分追求,大千世界不过是无数尘埃中的一粒。
去完善
释义
1. 非才遍历清华地:这里的“清华”指的是清贵的宫室或府第,暗指朝中权贵。整句的意思是,不是我这个没有才能的人有幸广泛涉猎那些权贵的领域。
2. 悟佛方为止足身:这句话用了佛教的典故,意味着只有参透了佛法,才能达到停止追求的境地。“止足”是佛家的观念,认为人们应当知足,停止贪欲。
3. 浮名浮利莫相试:这句表示不要追求虚名和利益。“莫相试”是一种劝诫的口吻,意思是不要试图去追逐这些无谓的东西。
4. 三千世界一微尘:这句话也是源于佛教的概念,将世界的数量形象地比喻为三千个,而每个世界又是由无数个微小的粒子组成,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世界哲理性的理解。
去完善
赏析
《偶成》是北宋诗人夏竦的一首诗作,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名利、地位的深刻领悟。诗的前两句“非才遍历清华地,悟佛方为止足身”,以在佛前顿悟为比喻,表达了诗人认识到自己并非才华横溢之人,经历了种种曲折才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诗的后两句“浮名浮利莫相试,三千世界一微尘”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他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因为它们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三千世界也不过是一粒微尘而已。整首诗歌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看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成》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夏竦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80年至1051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北宋初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夏竦(980-1051),字子乔,北宋官员、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曾任尚书令、兵部尚书等要职。他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科举制度的改革、重视文人学士的培养等,使得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夏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在文学、史学、经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