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
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
衣袂障风金镂细,劒光横雪玉龙寒。
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
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阳离去之时跃上雕鞍,十里长亭外百草已干枯。
身穿金色纹饰的细薄衣裳,剑光如雪,寒气逼人。
在阳光明媚的郊外告别,心中愁绪万千;破晓的树下,鸟儿啼哭,梦境支离破碎。
南方的星郎担任东道主,挥舞马鞭,不要询问路途的艰难。
去完善
释义
1. 池阳:这里指池阳地界,即池州。
2. 去去:表示离去的样子或越走越远。
3. 跃雕鞍:意为上马离去。
4. 长亭: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5. 百草干:形容草地枯萎,草木凋谢的情景。
6. 衣袂:袖子,这里指的是衣服。
7. 金镂细:形容衣饰精细,花纹繁复。
8. 剑光横雪:形容宝剑的光芒如同白雪一般耀眼。
9. 玉龙寒:形容剑刃如冰一样寒冷。
10. 晴郊别岸:指晴朗天气下的送别之地。
11. 乡魂断:形容离别时的哀伤之情。
12. 晓树啼乌:形容清晨树上的乌鸦啼鸣。
13. 客梦残:形容旅人离别的梦破碎。
14. 南馆星郎:指诗中的主人公王秀才。
15. 东道主:这里指接待王秀才的池州吴都督。
16. 摇鞭休问路行难:指池州吴都督对王秀才表示关切之意,让他在路上不要担心艰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送别场景的诗。诗中首先描述了送别的地点和场景,“池阳去去跃雕鞍”一句,表现了离别之际的情景。接下来,诗人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形象,如“衣袂障风金镂细”以及“剑光横雪玉龙寒”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友人的风采。同时,诗中也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忧伤情绪,如“晴郊别岸乡魂断”以及“晓树啼乌客梦残”等句,突显了离愁别绪。最后,诗人以“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关切和鼓励,同时也暗示了此次分离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难,但请不必担忧,因为前路会有贵人的相助。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是唐代诗人王初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时间是公元755年前后。
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相对安定,但政治形势复杂。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前夜,各地藩镇割据情况严重。其中,池州一带的吴都督是一位颇有实力的军事统帅。
诗人王初因才学出众,曾在朝为官,但因性格耿直,不善逢迎,未能在官场上取得更高的地位。他在此时与王秀才结交,两人或许因为共同的理想与志趣相投而成为了朋友。后来,王秀才决定去拜见吴都督,希望得到举荐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这个背景下,王初为送别王秀才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他朋友的期许和祝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