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北郭闲思

标题包含
北郭闲思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邺(约公元816年-约公元875年),字邺之,又字邺峰,唐末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出身贫寒:曹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勤奋好学,年轻时曾以砍柴为生,一边劳动一边读书。 2. 科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的前面和后面,满眼的都是绿色的草地。整天外出,还要关上门。每当想到远方的亲人,就来看看这山野老人和他的孙子们。
去完善
释义
1. 北郭:指诗人居住地的北面郊野。 2. 闲思:这里指的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山前山后:指的是诗人在自己住所周围的景色。 4. 尽日:整日。 5. 还掩门:回家关门的意思。 6. 骨肉:这里指的是诗人的亲人。 7. 天畔:天边的意思,这里指的是远方的亲人所在的地方。 8. 野翁:乡村的老人。 9. 怜:爱护。
去完善
赏析
《北郭闲思》是一首描绘游子思亲之情的诗作。诗人以青山绿草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出门寻求慰藉却又因思念亲人而掩门的无奈心情。他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想家的情感,通过对外景的刻画,展示了诗人在外地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这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愿望。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郭闲思》是唐代诗人曹邺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晚唐时期,具体年份未详。在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民众生活困苦。然而,在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诗歌创作仍然繁荣,形成了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 曹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早年曾入仕为官,但因性格耿直、不阿权贵而遭到排挤,长期沉沦下僚。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体会,也对官场腐败产生强烈的不满。这首《北郭闲思》便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江南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成为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这里,农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劳动之余还能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曹邺通过描绘北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