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季昭窜象郡
应诏书闻便远行,庐陵不独诧邦衡。
寸心祇恐孤天地,百口何期累弟兄。
世态浮云多变换,公朝初日盍清明。
危言在国为元气,君子从来岂顾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接到命令就要立即动身,离开庐陵,让人不禁对邦衡感到惊讶。
我内心只担心孤独无依,却无法摆脱困境,影响到了我的兄弟和亲人。
世事如浮云变幻无常,但朝廷应该保持公正、廉洁、清醒。
忠诚之言是国家的根本,君子岂能为了名利而改变自己的品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胡季昭窜象郡》: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翁定所作,是写给被贬谪到象郡的胡季昭的一首送别诗。
2. 翁定:北宋末年文人,字元老,号鹿陂居士,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以诗鸣于时,其作多在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豪放悲壮。
3. 应诏书闻便远行:意思是收到皇帝的诏令,要马上离开家乡去远方。应诏,指接受皇帝的命令。闻,听到。便,立刻。远行,远走他乡。
4. 庐陵不独诧邦衡:庐陵,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邦衡,国家的稳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庐陵的人们不仅仅因为胡季昭被贬而感到惊讶。
5. 寸心祇恐孤天地:寸心,指心。祇,只。孤,孤单。这句话的意思是胡季昭担心自己离开了故乡,心中会感到孤单。
6. 百口何期累弟兄:百口,指家中所有人。何期,不知道什么时候。累,拖累。这句话的意思是胡季昭担心全家人的生计会拖累他的兄弟。
7. 世态浮云多变换:这句诗用浮云比喻世事的无常,表示世间的事情变化无常。
8. 公朝初日盍清明:公朝,朝廷。初日,新的一天。盍,应该。清明,政治清明。这句话的意思是朝廷应该让政治更加清明。
9. 危言在国为元气:危言,直言谏诤的言论。在国,对国家。元气,国家的元气。这句话的意思是直言谏诤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10. 君子从来岂顾名: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名,名声。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从来不追求个人的名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翁定所作,题为《送胡季昭窜象郡》,通过描写友人胡季昭的遭遇,表达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关切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首联“应诏书闻便远行,庐陵不独诧邦衡”描述了胡季昭因为上疏直言而遭贬谪的情景。这里提到的“庐陵”是作者的故乡,“邦衡”则是对君王的委婉称谓。颔联“寸心祇恐孤天地,百口何期累弟兄”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牵挂的心情,担心他独行天涯的孤独无依,也担心连累家中的兄弟亲人。
颈联“世态浮云多变换,公朝初日盍清明”揭示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的洞察力,将世间事物比作浮云,喻示其变幻无常,同时期望朝廷能迎来曙光,恢复清明的政治氛围。尾联“危言在国为元气,君子从来岂顾名”表明了诗人对待友人的态度,赞赏他的正直敢言,认为这种品质是一个国家的元气所在,同时也反映出君子不求名利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述友人离别的古诗,创作于宋朝时期。诗人翁定,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他为人正直,性格豪放,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在这首诗中,他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胡季昭被贬谪到象郡的同情和不舍之情。
在宋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但官场腐败、官僚体制繁琐等问题仍然严重。一些有才华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排挤和打压,甚至被贬谪至偏远的地方。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这种社会现象。
在这个特殊时期,翁定的生活也颇受挫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友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所以在诗中表达出深深的同情和不舍。此外,他还关注时代的发展,关心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