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

标题包含
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
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 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巨源,字子云,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712-784年)。 杨巨源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他的作品在当...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繁花中种植绿意盎然的松树,不辜负门前的山峰,一片祥和宁静景象。 作者心事隐藏在深处,只有云朵能数得清那叠峦起伏的山峦。
去完善
释义
1. 五老峰:位于江西庐山东南面,因形似五位老人而得名。 2. 费君:未知具体所指,可能指诗人友人或书院主人。 3. 花间:指诗人在书院周围种满花草的庭院中。 4. 碧松:绿色松树,这里用来描绘书院的环境。 5. 门前不负老人峰:意为书院门前的五老峰就像五位老人守护着书院。 6. 心事故:指诗人的心事和抱负。 7. 随身隐:意指诗人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山水之间。 8. 认得溪云第几重:描述诗人看惯了许多重溪云,暗含其对山水风光的熟稔和对自然的喜爱。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意为在花的芬芳中种植翠绿的松树,书院门前的五老峰像五位长寿的老人,使人们受益匪浅。诗人以松树的顽强生命力以及五老峰的壮丽景色象征书院文化的精神传承与对未来的期待。 颔联“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指书院主人将个人志趣和信念寓于书院建设之中,虽身在山间田野,但仍能洞察世事,听出层层溪水中的云彩。诗人表达书院不仅是追求知识的地方,也是身处社会、关心百姓疾苦的场所。 整首诗通过赞颂书院的地理环境、精神寄托以及对世事的关注,展现了作者对书院文化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是唐代诗人杨巨源在五老峰下费君书院所做,此诗抒发了诗人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书院主人——费君的崇高人格魅力。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这一时期也是杨巨源人生的黄金期,他的诗名远播,深受世人瞩目。 贞元年间,唐朝国力逐渐衰落,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士人阶层仍旧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而五老峰下的费君书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一个砥砺学问、修养身心的精神家园。 作为诗人的杨巨源身处其中,被书院主人费君的高尚品质和学者风范深深打动。他怀着敬慕之情,写下了这首描绘书院风貌、赞美费君品质的诗篇。在这首诗中,杨巨源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对书院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费君高尚品质的由衷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