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流觞图

标题包含
题流觞图
东晋群贤事已荒,却于纸上见清狂。 茂林修竹今何在,一段风流付夕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柏(1197年-1269年),字会之,号鲁斋,金朝末年南宋初期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弟子之一,与吕祖谦、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 王柏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曾游学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各位文人墨客在东晋时的事已遥远,如今只能在文字里看到他们的才情。那茂密的树林和高大的竹子现在在哪里呢?唯有那一时的风采流传至今,可惜随着时光流逝,它们已渐渐消失在夕阳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晋: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317-420年。 2. 群贤:这里指王羲之等著名文人墨客。 3. 事已荒:往事已经荒废,意指当年曲水流觞的盛况已经成为过去。 4. 却于纸上见清狂:在画中看到昔日王羲之等人的豪情。 5. 茂林修竹:出自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茂林修竹”,比喻环境优美的地方。 6. 风流:指文人雅士的风范和才华。
去完善
赏析
《题流觞图》这首诗是诗人王柏通过对东晋时期文人墨客畅饮流觞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古代风流人物的神往与怀念。 首句“东晋群贤事已荒”,作者以时间跨度极长的历史视角来审视东晋文人群体的风华绝代,但现如今这些往事早已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人们无尽的怀想。 次句“却于纸上见清狂”,虽然过去的辉煌难以触及,但我们仍可以通过画卷和诗歌等文字资料,感受到他们当年的狂放不羁和卓尔不群的才华。 接着,“茂林修竹今何在”,曾经的绿竹繁茂、林深叶茂的景象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让人深感时光的流逝,引发出对现实的深沉反思。 最后,“一段风流付夕阳”,诗人借夕阳喻指那些风流人物的逝去,留下的是夕阳西下的无尽感慨和深沉追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流觞图》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王柏(1197-1274)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中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诗词创作十分活跃。 王柏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主要是担任官职,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曾担任过国子正、学官等职。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国家大事,但在官场上的发展并不顺利。由于他的正直和刚直不阿,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尽管如此,王柏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关注民生,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题流觞图》中,王柏通过描绘王羲之等文人在兰亭举行宴会的场景,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他认为文人应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王柏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