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雨
猎猎蒲欹岸,斑斑藓渍墙。
簷低泣蛛网,叶落溅蜂房。
西嶂暮凝色,北窗新送凉。
晚来池上过,风擘藕花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猎猎风吹着蒲草倾斜在岸边,斑驳的青苔沾染在墙上。
屋檐下低垂的蛛网仿佛在哭泣,叶子飘落激起了蜂巢的水花。
西方的山峦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凝重,北窗吹来了凉爽的新风。
晚上在池塘边漫步,微风轻轻拨动着莲花的清香。
去完善
释义
1. "猎猎":形容风声或旗帜被风吹动的声音。
2. "蒲":指蒲柳,一种植物。
3. "欹":歪斜,倾斜。
4. "斑斑":形容物体上呈现的斑点。
5. "藓渍":苔藓湿润的痕迹。
6. "簷":同檐,屋檐。
7. "泣":流泪,这里形容雨滴从蜘蛛网上滴下的情景。
8. "溅":液体受到冲击向四散。
9. "蜂房":蜜蜂的巢穴。
10. "嶂":山峰。
11. "擘":剖开,这里形容风吹散荷花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炎炎夏日中的雨中景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猎猎蒲欹岸,斑斑藓渍墙",以摇曳的蒲草和斑驳的苔藓为切入点,点明夏雨的主题。"簷低泣蛛网,叶落溅蜂房",则从雨滴打击屋檐、树叶飘落的角度,进一步勾勒出了夏日阵雨的细节。而后半部分诗人从视觉转移到嗅觉,“风擘藕花香”,借助轻描淡写的风与藕花的结合,完成了一幅清爽宜人的夏日图景。全诗节奏明快,形象生动,诗意盎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暑雨》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这一年夏季,大雨连绵,天气异常湿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时值南宋中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诗人时任南康通判,负责地方政务,亲身感受到民间的疾苦,故而写下这首诗表达关切之情。
诗人观察到连续不断的暑雨天气,庄稼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农户辛勤劳作却难以收获温饱,甚至可能陷入饥荒。同时,恶劣的天气也影响了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受限,物价上涨,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在这一时期,宋朝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国土分裂,战争频繁。朝廷内部分为战、和两派,政治斗争激烈,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关注民生,忧心国事,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